上官皖:臘八已至,年味漸濃

【上官皖兒:臘八已至,年味漸濃】

進入臘月,就意味着農曆年已進,新生的春天即將到來。

歲終之月稱之爲“臘”,其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新舊交替之意(《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可見,臘月不僅是迎接春天到來,更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年與吉祥。

臘八節,又稱“臘八”、“臘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在北方,有“過了臘八便是年”之說。

在我國,傳統節日向來與美食掛鉤,端午的糉子,中秋的月餅,春節的餃子,而臘八節最具代表性的節日美食便是臘八粥。

我國臘八食粥的歷史,已有千年之久。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

傳說,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衆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一頓“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後來,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來紀念岳飛。

此外,臘八節又是“佛成道節”。相傳,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這天便是佛祖的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爲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爲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以喫雜拌粥作爲紀念。原本是佛教的盛大節日,隨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爲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自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在臘八這天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並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名爲“臘八粥”。

最早的文字記載在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有言:“(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還是黎民百姓,家家都要喝臘八粥。

清朝,喝臘八粥的習俗更是盛行。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傳說喝了“臘八粥”可得佛祖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佛粥”。有信衆認爲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專門奔“粥”而來,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與全家一起分享。年復一年,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喝粥的習俗,並延續至今……【上官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