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孩子最自律》—愛與被愛

    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批評。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溺愛不是愛,是披着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剝奪孩子的獨立性,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愛則是給孩子自由,培養其獨立性,基礎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擁有獨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擁有安身立命的資本,所以父母要想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培養快樂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寬容還給孩子。

    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胡作非爲——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要得到充足的愛,即充分的自由。

  “逆反期”是一個僞概念。真相是孩子對父母的控制和規矩感覺不舒服,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而已。當父母給予孩子優質的愛,讓孩子感覺舒適和快樂時,孩子根本不可能故意和父母對着幹。凡是“逆反”的孩子,都說明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出了某些問題。

    面對孩子時,不要要求孩子聽話,請拿出理解與耐心,學會做“聽話”的家長,傾聽孩子的需求,儘量即時滿足她。孩子慣不壞,家長越平和,孩子越聽話。

    真正的權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給他與自己無異的自由。

    你現在越少說“不”,將來越不需要說“不”。

    “懂事,禮貌”的現象,其實質是兒童對自己的扭曲,是孩子長期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長期侵犯,個人意志被長期踐踏的後果。表面的“懂事”不過是討好,是儘量讓別人舒服,以憋屈自己來迎合別人。這樣的孩子是很可憐的,事實是,她不但不懂事不成熟,且心理已經開始殘破——你知道嗎,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爲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獲得了幸福——孩子在本該“率真自我”的童年時期就被迫放棄成爲自己,她生命的能量無法用於正常成長,過多地消耗在了應付他人上。這種痛苦極爲深刻,可能會成爲攜帶一生的厄運和詛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