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遙遠初中時代

現在在回想起來,我的初中生活,那是一個多麼遙遠的年代。

記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剛滿十幾歲的我就讀於關中渭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初級中學,也是當時我們鄉唯一的一所中學。


依稀記得第一次去學校的情景,走入學校,迎面而來的是一箇中心花園,兩側的教職工宿舍隔着花園兩兩相望,花園後面是廣場,鮮紅的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迎風飄揚。每週一全校師生都要舉行升旗儀式,行注目禮,這是建校以來雷打不動的規矩。再後面就是一棟兩層的教學樓,每層從東往西共八間教室,第一層中間有一個過道,過道兩旁各四層教室,樓梯位於東西兩段,白色的牆壁,墨綠色的門窗,二層教室前面圍了一圈欄杆。每次下課,走出教室,同學們三五成羣簇擁欄杆上,竊竊私語,學校裏的風景一擡頭就盡收眼底,偶爾越過圍牆望去,不遠處的莊稼長勢清晰可見,不管是麥子抽穗了,還是玉米熟了,一擡眼便知。

這棟教學樓,就是我們每學習的主“戰場”。我們的教室西鄰二層中心的樓道。每天6:30開始早讀,7:00開始跑操,7:30是早餐時間,然後就是上午上三節大課,一般都是語數英或者數理化,12:00開始午飯,午休後,下午14:00開始有四節科,除了偶爾的1-2主課,就是音樂、畫畫之類的副課,那時我們沒有專業的老師,這些課都由班主任或者其他課老師兼顧,所以老師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常常被老師佔用上自習,做相關課程的試題,一週的體育課就成了我們最喜歡上的,老師一般上十幾分課,剩下的就是自由活動,同學們壓抑一週的心情終於可以放飛了。夏天的晚上有晚自習,冬天天黑得早,住得遠的同學也可以回家學習!

教學後面是一片小花園,兩旁是男女宿舍,男左女右,那時的宿舍條件極爲簡陋。宿舍土木加磚瓦結構,室內牆面都是最接地氣的土黃色,一個不到10平的房子裏要擠十幾個人,裏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一些散落的磚塊,每個人都需要從家裏拉牀板和鋪蓋,然後用摞起來的磚塊支起幾塊木板,鋪上被褥,我們在學校的牀鋪就有了,頭頂是幾個泛着微光的燈泡,冬天沒有火爐,夏天沒有風扇,更不要談什麼暖氣和空調了。晚上睡到深夜,不是被夏天的蚊子咬醒,就是聽見窗外凜冽的寒風呼呼作響,偶爾還會聽見黑夜裏老鼠在牀頭竄來竄去,到處尋覓喫我們的乾糧。

順着男女宿舍前面的路直走,走出西邊的門便是我們的操場,操場上矗立着幾個籃球架子,東南角砌了幾個乒乓球案子,案子是水泥做的,中間是用一塊塊立起來磚排成一條直線代替了網。就這樣簡陋的課外活動場所,我們課餘時間也能玩風生水起。除了打籃球和乒乓球,還有丟沙包的,滾鐵環的,踢毽子的等等。冬天下雪天,除了打雪仗,還能溜冰。同學們也是想法設法找各鍾玩法,以打發單調乏味一點三線的初中生活。偶爾學校還會辦馬拉松比賽,記得有年冬天,我也參加了,雖然沒拿上名次,卻也是堅持跑完了全程,精神可嘉。

那時一個學年兩個學期,除了兩個寒暑假,還有兩個忙假,所謂忙假就是每年夏收和秋播的季節,學校專門給學生放兩週假,讓學生回家幫父母搶收麥子,種玉米,收玉米這些主要糧食作物。農村的孩子,放假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除了做寒暑假作業,還要幫家裏幹農活,我也不例外,每天寫完作業,就幫父母幹一些類似除草、下地,給牲畜割草力所能及的活。每逢忙假,家裏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的跟老天爺搶糧喫,除了交給公家的糧食,剩下的纔是自己的。糧食就是農民的命,那時農村一切還依靠人力,從割麥、拉麥、碾麥到晾曬後入倉,每一步都要人工親力親爲,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這幫窮苦出身的孩子,也算是家長的左膀右臂。

鄉所屬的十幾個村子,方圓幾離地的孩子都在那裏上學,大部分是農家子弟,家境貧寒。偶爾幾個家裏條件好的,都是父母有在事業單位上班收入穩定的,家境好的學生實在受不了學校簡陋,租住在附近農戶的家裏,一個月交幾塊錢的房租給農戶。學校周圍村子的學生比較幸運,不但可以走讀,住在家裏,最主要每天可以喫到熱騰騰的飯菜。

不像我們寄宿生,只能每天啃着着半乾的饅頭。那時學校雖然也有食堂,但大部分學生喫不起。我也一樣,父母的錢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莊稼地裏刨出來的,我捨不得一個月多花那幾塊錢,家裏能供我們姐弟幾個上學已經很不容易了。

每逢週末,母親變着花樣給我做各種飯菜,餃子、煎餅、麪條、油餅......輪番上陣,好像把一週在學校缺失的營養都要補上一樣。週日下午,母親總是想盡辦法給我做各種好喫又好保存的乾糧,除了饅頭,還會蒸包子、做花捲、烙餅......爲的就是我在學校裏能喫得營養稍微能豐富一些,再用罐頭瓶子裝一些小菜或者鹹菜,三天的伙食就有了。學校規定周內星期三下午放半天,爲的就是讓孩子們回家背些新鮮的饅頭,否則一週時間饅頭不是風乾了就是發黴了,根本撐不下去。

學校有一個專門燒水的鍋爐,每天喫飯前後是固定打熱水的時間,熱水不但用於洗漱,也是我們取暖的主要工具。那時感覺冬天特別冷,加上教室和宿舍都沒有爐子,爲了喫的暖和一點,我們就把饅頭掰成一塊一塊的,用熱水在大瓷缸裏泡一泡,就上鹹菜或者白菜,蘿蔔之類的小菜,這樣喫完全身暖呼呼的,不至於懂得瑟瑟發抖!

我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度過了自己的初中三年時光,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段多麼貧瘠而艱苦的歲月啊!

也許正是這段貧瘠的歲月,孕育了我最初的夢想,這顆夢想的種子在初中三年裏生根發芽,爲我後來的學習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時的學校比較偏僻,閉塞,和外界幾乎沒什麼聯繫,偶爾訂了幾份報紙,也見不到不到蹤影。那時姐姐剛好在臨縣上師範,每次回家或者寫信,都會跟我們談論她豐富多彩的師範生活,報紙上看到時事新聞,閱讀到的好書、生活趣事等等。和姐姐的交流,讓我知道了外面的天地很廣闊,很精彩,讓我有了想走出看看的渴望。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想跳出農門,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有了目標,心裏有了期盼,也開始刻苦地學習,爲考上高中而發奮努力。

初中三年,有幾位老師,不管是在學習上,生活上都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照顧,在精神上給了我無數次的鼓勵和支持,有的甚至影響了我的一生,現在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後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周圍鄉親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很多農戶已經把孩子送到了城鎮上學,老師和生源流失嚴重,多年前鄉初中也被裁撤歸入鎮上,學校也被當地的小學徵用了,好多老師也被分流到本縣的其他學校,從此也失去了聯繫。

如今,離開初中已經二十多年了,物非人亦非,學校的環境天翻地覆,我們曾經在那裏學習和生活的時光也在歲月的長河裏漸行漸遠,但那些有關的青春年少的記憶,不管是美好的還是青澀的,都深深的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裏,永不會消逝。

還有給過幫助和鼓勵的老師和同學,雖然沒有常常聯繫,但你們永遠是我心底不曾忘懷的青春記憶,感謝你們給我的支持和幫助,永遠銘記於心。

我的初中時代,那永遠是我心底抹不去的印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