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愛的時候,崩潰就藏起來吧

最近《奇葩說》出了一道辯題,爭議很大:

“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

看到這道辯題我非常有感觸,因爲我見過太多崩潰的人了。

有些人崩潰了會直接向我傾訴,

而有些人躍躍欲試,想傾訴卻又非常委婉,隨後就是試探兩句,便不辭而別了。

有時是我回復太晚,但大多數情況下,我能看出他們是把崩潰藏了起來。

我覺得他們很像我,因爲我也經常試探性地暴露,然後又迅速藏了起來。

所以,當我剛開始看到這道辯題時,我的直覺是“要藏起來”

可今天,我們不是在打辯論,我們沒必要非要做一個選擇。

《第三選擇》一書中指出:

“每個問題不只有兩種選擇,每件事都存在第三選擇”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在崩潰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先把“成年人”這個條件去掉,因爲在任何年齡段我們都會有崩潰的時候。

半歲大的嬰兒,在離開母親的時候都會嚎啕大哭,因爲他已經形成了自我的意識。

這時母親只要離開了他,他就會覺得世界拋棄了他,

這對嬰兒而言,這種無助是崩潰的。

崩潰的時候到底該不該藏呢?

我們需要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

“要找一個理解你的人”

曾經有一對情侶鬧了矛盾,鬧到了要徹底分手的階段,可他們彼此相愛。

他們分手的原因是:覺得TA不理解自己。

男生有過無數次的崩潰,但大多選擇藏起來,獨自忍受。

可每次崩潰時選擇不藏的後果,都是分手。

分了很多次,但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分手,是因爲:

太累了,不想再折騰了。

當崩潰無人理解時,即便是最愛的人,也無法給予你良藥,治癒你的傷口。

我見過太多親密關係中,互相相愛卻傷害磊磊的案例了。

所以,有人愛你並不足夠,我們缺的是有一個理解自己的人。

如果愛你意味着能夠理解你,可以放心地敞開心扉,

那你爲什麼有心事卻從不跟父母聊,他們要比世界上任何人更愛你。

於是,我推翻了這種“被愛可以傾訴”的結論。

如果你真的有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我建議你別藏。

我經常勸來找我傾訴的人要釋放自己,不要憋着。

我也會經常用提問的方式,去引導他們說出心裏話,目的只是爲了讓他們有人傾訴的地方。

我雖然不可能會愛上你,但我會試着去理解你,並欣賞你的那些小崩潰。

但對我自己而言,這是不被允許的。

我找不到那樣可以傾訴的人,也習慣了把自己藏起來。

因爲失落會植入心臟。

有一次蔡康永崩潰的時候,向身邊較好的朋友傾訴,

可朋友們的反應卻非常驚訝,大家都認爲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崩潰的。

於是,就有朋友對他說:

“不要忘記你是蔡康永”

可爲什麼他是蔡康永就不能崩潰呢?

如果在你崩潰的時候,有人對你說:

“你是XXX,你很優秀,所以你不能崩潰啊”

你會有什麼感受?

“憑什麼”我想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後來,蔡康永還是用樂觀的方式表達了這件事,他說:

“那些藏起來的小崩潰,不是不足以告訴外人,是因爲只有你最懂”

在這種樂觀的背後,我看到的是對悲觀的默認。

因爲你是不得不藏起來,而不是真的想藏起來。

我們是首先有了挫折,我們纔會選擇妥協。

崩潰是一種狀態,每個人都有繃不住的時候。

而崩潰的下意識反應是發泄,是有極強的傾訴慾望,是想要獲得愛的表現。

可爲什麼有些人卻偏偏學會了理智地藏起來?

因爲崩潰後的發泄沒用啊。

還記得,在我最崩潰的夜晚,像一隻掉刺的刺蝟縮在牀上,嚎啕大哭,頭痛得要炸裂。

我打開手機給很多人發信息,抱着傾訴的目的去找他們聊天,

就在我理智快要徹底崩潰的時候,

我忽然想起之前的經歷,用那僅剩的理智關掉了手機。

那時腦海裏的想法是:好像沒有一次傾訴,得到過正面的反饋。

雖然他們都會關心你,但這種關心是同情或敷衍的。

你難以得到情感上的共鳴,我想這纔是很多人想藏起來的原因。

而在這些事情過後,每每有這種極度強烈的傾訴欲時,

都會反覆斟酌,最終還是選擇藏了起來。

馬東說:自己要藏起崩潰,是害怕崩潰之後的那股挫敗感。

我也怕,我害怕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崩潰,而後還被別人看出自己的脆弱。

我還怕,在崩潰之中添多一道疤痕。

因爲有些人就是會不留餘地地攻擊你,儘管你當時多麼脆弱,他還是會狠心再插你一刀。

“別想那麼多就沒事了”

“我看你就是太閒了,纔有時間悲傷”

“少來賣慘了,都這副德行了”

有多少人聽過這種話呢?

語言暴力就是在這種看似有理,傷害性極強的“真理”中生長起來的。

有人說:“崩潰了,我真的藏不起來”

藏起來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不藏纔是人的本能。

所以,我希望你有條件的話,不要藏起來。

要把心聲告訴懂你的人聽。

如果沒有的話,就藏起來吧。

傾訴不是唯一的情緒出口,自己也能治癒自己。

木霖大叔:一個溫暖、有趣、三觀極正的大叔,陪伴你度過所有不開心的時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