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慢半拍——舒生讀《論語》第一百六十三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第三天。正在爲排兵佈陣發愁的將軍馬歇爾想到了一個陸軍上校。因爲多年前的一次演習,這位陸軍上校出色地完成了艱難無比的保障任務,他給馬歇爾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當他推開陸軍參謀長辦公室的大門,馬歇爾開門見山地問:“我們在遠東太平洋的行動方針將是什麼?”  上校答道:“將軍,我需要幾十分鐘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  正是這一併非最佳之回答,改變了“二次大戰”的走向。在此後的四年時間裏,這位上校成功指揮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並被擢拔爲五星上將。他就是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作是創作、創新。識,是記住。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大概有自己並不知道而妄自造作的吧!我沒有這個毛病,我是多聽多看,然後選擇好的來採信依從。多見多識,默默記在心裏。這可以說是次一等的智慧。

現在經常“知識”合起來用,識是在知之基礎上有所見識。這句話的意思是“學而知之”,孔子說是知之次也,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也有人認爲,“知之次也”可以理解爲“知其次也”,就是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的意思。放在這句話中,講如何求知、更進一步求新知新,而不要標新立異,也可以說得通。

反覆吟誦這句話,我感觸比較深的就如開頭的那個故事,從中讀出一個“慢”字。這個字貌似和當下的形勢格格不入,今天時時處處都在提醒着我們要“快一點”“再快一點”。從袁庚在蛇口豎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那塊“神標語”至今已經過去了40多年。“快”儼然成爲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一個又一個“某某速度”,加上稍瞬即逝的網絡信息更替,讓人目不暇接,生怕眨一下眼睛就錯過了精彩。

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快餐,快線,快車,無不有一個快字。人們失去了等的耐心,用一個個即刻兌現、一夜暴富的故事,讓“快”深入人心,也讓想慢的人不敢出聲。由此說開去,很多人開始變得心急氣躁,急於求成。有位老人在談到自己爲什麼高壽時說:“我之所以能夠活到這把年紀,是因爲我改變了年輕時風風火火的急脾氣,讓自己做到凡事慢半拍。”

慢是一門深大淵博的學問,“心急喫不到熱豆腐”和“慢工出細活”,“停下腳步,等候靈魂”。慢,是生活的哲理。慢,可以使人從容不迫,慢可以使人變得心平氣和,慢可以去除內心的浮躁。做人做事慢半拍,纔不至於功虧一簣,才能把事情做得精細。慢半拍是一種智慧,是爲人處事的黃金法則,懂得慢一拍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纔不至於被人嫉妒。

《西遊記》中“慢吞吞”的唐僧搭配上“猴急”的孫悟空。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取經的路途中,一難過去又是一難,九九八十一難的劫數,漫長而難捱。既然孫悟空有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本領,爲什麼不代替師父取經,還非要讓唐僧騎着馬不遠千里地去取經呢?其實,問題的答案就蘊涵在取經的過程之中。孫悟空本領雖大,但意志卻不夠堅定,一旦遇到困惑和矛盾,掉頭就回花果山,並沒有取不到真經誓不罷休的信念。而唐僧雖慢,卻是取經隊伍中的核心,在九九八十一難的路途中,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他依然意志堅定不移。兩者比較起來,反而弱不禁風的唐僧顯得更有力量。

慢不是等着,而是像孔子說的那樣“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以慢半拍給自己爭取時間,去學習思考、分析研究,而後選擇最爲合適的時機和方法出擊。慢半拍的過程是靜下心來觀察時與勢的過程,看清楚周邊的情況,謀定而後動。尤其是面對利益和誘惑的時候,一定不要着急下手,因爲你不知道那是機遇還是誘餌,不管不顧上來就是一口,恐怕一不小心就上了別人的鉤,成了別人的獵物而追悔莫及。不妨讓子彈飛一會。

慢體現在心態上,不要先入爲主。因爲,“快”同時帶來爲人喜歡高調,愛出風頭,這種個性往往會得罪人,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樹了不少對頭和死敵,給自己事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有些人在“快”中吃盡苦頭之後,逐漸讓自己從一個“急乎乎”變成了“慢吞吞”。凡事不再那麼較真,不再那麼據理必爭,讓自己懂得心平氣和地對待身邊身邊的人和事情。

慢也是作爲領導者該有的智慧,一事當前,多問幾句怎麼辦?真正牛逼的領導不是自己會多少,而是善於用人。就如漢高祖劉邦,凡事都問“如之何”,卻能把手下的文臣武將用到爐火純青。有時候自己就是懂也要慢半拍,以不懂的心態和狀態讓下屬發揮,做平臺型領導,才能集思廣益。自己太能幹,下面便沒人幹。這也是做領導的悖論,真正好的領導是讓下屬感覺到自己可以充分發揮的領導,而不是讓自己感覺一無是處、自慚形穢。

退一步說,慢半拍還可以掩飾自己的無知。記得曾經有一個同事,對業務並不熟悉,但他平時很少說話,遇到問題多是笑一笑,久而久之,別人都不知道他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反而以爲他高深莫測。有句俗語叫:悶聲大發財。指有時候不說話,不張揚卻能夠較好的維護保障自己的利益。也可解釋爲:避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避免讓別人看到自己賺得的利益,而讓別人眼紅、妒忌或者羨慕。其實,不要讓別人知道底細,本身就是很高級的智慧。

再往大里說,慢半拍還是人生的智慧。做人慢半拍就是要學會低調,不要出風頭。毛羽不豐時,懂得讓步,是對自己的保護。志得意滿時,懂得謙讓,方顯人生格局。尤其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羣體,當自己取得成績時,要學會感謝他人,與人分享成功,這正好讓他人喫下一顆定心丸,而不會對你起壞心。如果你習慣顯擺,愛出風頭,總是比別人快半拍,終會獨吞惡果。從另一個角度說,人的一生取得多大的成就,並不取決於你跑得多快,而是耐力的較量,百米衝刺的速度跑不完人生的馬拉松。所以,那麼着急幹什麼呢?

厚積才能薄發,慢半拍也是積累的過程。王者是修煉出來的,沒有一段時間量的積累,不可能實現質的飛躍,而積累的過程便是慢半拍的過程,給理想一點時間。人們往往追求又快又好,殊不知速度和質量是一對矛盾,關鍵是找到平衡點。在人人都追求快出成績的時候,學會做事慢半拍,雖然在速度上減慢了,但質量卻上卻有所保證,要知道有質量的工作纔是成功的。

在這個“快”的時代,慢,是一種智慧。讓我們和孔子一樣,多見多聞,知而後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