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你的會使你變得更強大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收穫很多,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

我們習慣了穩定,習慣了安逸,一旦變化,我們就會莫名的焦慮。

每個人都渴望過的一帆風順,但是人生恰巧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過!即使是波瀾不驚的海面,你看着是清風徐來,微波盪漾,卻不知在大海的深處早已是暗潮湧動,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掀起驚濤駭浪,讓你手足無措,甚至是永不翻身!

反脆弱同樣適用於挫折教育,不知道在哪裏聽到一個故事,村裏有一戶人家老來得子,老夫妻高興得不得了,那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掉了,孩子六歲了還在餵飯,走到哪裏都抱着,深怕孩子磕着碰着。

上學的年齡,卻在家玩,因爲上學太辛苦了,要起早,最重要的是無人餵飯,不能看着,不放心!

孩子十歲了,別人家十歲的孩子都能在家獨立做飯了,他們家孩子纔會自己喫飯,而且是要啥給啥,說一不二,稍不滿意,便是撒潑打滾,哭爹罵娘。

同村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一是不敢,因爲一旦有個矛盾或者啥的,那對老夫妻絕對不說自己孩子錯,總會來找麻煩,到門口一頓臭罵,次數多了,家長都管着自家孩子,不許到他家去玩。二是不願,那孩子不懂分享,還不懂禮貌,看到喜歡的玩具總愛據爲己有!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跟他玩了。

眼看老兩口都六十多了,孩子卻還未成人,獨立生活能力沒有,壞毛病卻一大堆,身邊無親戚朋友幫襯,老兩口看着不聽話的兒子後悔莫及卻又無能爲力,後悔當初不該嬌慣,可時光不能倒流!

最後的結局是老兩口先後去世,他們的孩子靠他們留下來的東西勉強度日,可是他什麼都不會做,結果活活餓死,幾天後才被鄰居發現,而家裏還有別人送來的喫食。

反觀另一個故事,一個媽媽查出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下半年的時間。這個驚天噩耗,讓她差點崩潰,讓她心如刀絞的是,她還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如果她死去了,她的女兒該怎麼辦?她沒有時間去悲傷和脆弱,她的腦海中始終浮現的都是女兒,那可愛的臉龐,那稚嫩的小手和那捏起來軟軟的小臉。如果她死了,她的女兒該怎麼活?

媽媽回到家沒有像往常一樣抱起女兒,而是把女兒喊到跟前,對她說從今天開始,她要跟着媽媽一起學做飯,學洗衣服,學做家務。她把女兒喊到廚房,教女兒洗菜切菜,女兒不會她一遍又一遍的教,當女兒因不願意做而向她撒嬌時,她卻對着女兒大聲的吼叫,女兒被嚇壞了,一邊哭,一邊繼續做,這樣一直堅持着,女兒學會了洗菜,學會了切菜,學會了打火,學會了做飯,四歲的孩子正是在別人家享受父母關愛的年紀,她的女兒卻要學會獨立生活,每當女兒睡着時,媽媽都會過來撫摸着她的臉龐,淚水從她的臉上劃過,她只能對着熟睡的女兒祈求女兒的原諒,她哭着對女兒說不是媽媽不愛你,不要怪媽媽心狠,媽媽現在對你狠,就是爲了讓你能夠將來能夠獨自面對生活,能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就這樣在每天媽媽的訓斥和吼叫聲中,女兒漸漸的變得懂事,變得成熟,完全不像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的樣子,她學會了早上很早就起牀,開始打掃房間,做早餐,自己把衣服丟到洗衣機裏面,洗乾淨搭起小板凳,再拿出來放到陽臺上去晾曬,還可以爲媽媽準備早餐,當媽媽躺在牀上無法起牀時,還可以給媽媽端來開水。

只是女兒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看到媽媽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親暱了,她覺得媽媽變了,至於說爲什麼變了,她無法理解,甚至她有時候覺得他的媽媽有點可怕。

半年過後,這位媽媽去世了,在媽媽的葬禮上,小女孩兒並沒有過度的悲傷,她也許有點明白了,可能是因爲媽媽要離開,所以纔對她那麼壞!

每個人頭上都懸着一把達摩斯之劍,范仲淹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脆弱,纔是一個人最厚的鎧甲,殺不死你的會使你變得更強大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