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臘八節

      今年的臘八節是個週三,而且家裏只有我一人,過的清淡而平靜。

    昨日下午,弟妹發來她用大柴鍋熬了滿滿一鍋又紅又糯的臘八粥,看着就眼饞,弟妹做家務是一把好手,繼承着各種傳統習俗的美食做法,延續着兒時的味道。家裏老人孩子跟着她,能喫上可口的飯菜,過着幸福的生活。

    微信朋友圈有秀自制熬粥視頻、圖片的,有發個技術組合圖片問候朋友快樂安詳的,當然也有親朋好友一早問候我的,我很感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勾起了我對兒時臘八節的記憶。

    小學、中學時期,白天上學,晚飯後我都是去爺爺奶奶那裏寫作業、睡覺。

    臘七晚上,奶奶會用溫水泡上夏秋採收晾乾的上好豆子,有紅小豆、豇豆、貓眼豆、花生米等,有紅棗,主料是山西的黃米,必須是八樣。我一邊寫作業,一邊聽嬸子和奶奶商量、研究、討論差幾樣,拿什麼添補等等。別以爲只有生產、技術革新、管理團隊才研究、討論,女人們對待臘八這頓早年的粥,是十分認真的!具體細節不記得了,但情景永久留在記憶中。

  每逢這時,奶奶會再提起臘八粥的典故,佩服故事中小媳婦的才智。

    奶奶都是晚上把柴放屋裏,凌晨三點就起炕下地準備了,刷鍋、添水、點火、開水、煮豆、下米、撇湯、輕輕攪動、撤火,都靠經驗、把握火候,做好的粥才能豆不生、米不糊,再追求不稠不稀還不懈,色澤紅潤光透,喫到嘴裏軟糯勁道香甜可口才是佳品。整個屋內,因爲柴草燃燒、熱氣蒸騰,溫暖而溼潤,奶奶蹲下起來、輕拿輕放瓢勺在凌晨竈臺旁的身影現在使我心疼、愧疚,當時感到無比溫馨安詳。

    7點中,粥好了,第一碗奶奶會端出去敬天地,樹上、石頭上......都抹一點。

    還有一件暖心的事是,我們的老師,真正的鄉村教師,他們都住校,自己做飯喫,臘八這一天收穫也大,有心的家長們會給老師滿滿端上一碗,老師就準備一個大盆,把各家的粥放一起,也能喫上好幾天。那時生活不太富裕,但人心淳樸善良,老師們喫的也是百家飯。碰上年節,百姓們有個殺豬請客的,晚上多把老師請家裏喫個好飯、喝個小酒。

  兒歌裏唱: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進入臘月,就是百姓常說的—寒冬臘月,是最冷的,也是最開心的,開始是大寒小寒殺豬過年,親戚鄰居排着隊的殺豬,互相贈送嚐鮮,放了學就有一大碗香噴噴豬肉燴餄烙面給長身體的娃解饞。

  進入臘月,母親們首先開始給孩子們準備新衣新鞋新襪,基本純手工,我的母親手比較巧,膽子也大,村婦們拿來的珍貴布料,母親比比畫畫,再和主人商討個一兩句,就下剪刀咔嚓咔嚓給剪了,母親敢做敢當的這一點,我開始是擁有的,現在變得越來越缺失了。我從小的衣服,母親是花了心思的,裁剪新穎,手工精緻,製作的過程,也是我享受的過程,待我穿出門的成果,是給母親招來更多胳肢窩夾着布料幫忙裁剪的婦人們。

    臘月家長很忙,但孩子很幸福。

    跟着風兒成長,在生活中錘鍊。今天我到了母親當時的年齡,再過20多年,我就到了當時奶奶的年齡!時代變化真快,比起過去,現在的生活真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