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刻錄機(117)--冬日碎片系列

冬日碎片(57-59)

57

清晨上班的途中,太陽暖暖照射着大地,雖然從城市繁華區進入到那片相對偏僻的黃金河流域時,大地上依舊還是佈滿了白霜,但今天出門後給人的感覺卻是暖和得很。

當上午從辦公樓前經過,迎面而來的太陽照射過來時,我彷彿有一種進入到春天的錯覺。辦公樓前有一排橘子樹,橘子樹後邊則有一排海棠樹。進入冬季後,海棠樹已早早的凋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立在那。

而當我從車間回到辦公樓前時,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修整着海棠樹,只見他在海棠樹的一根枝丫上綁上一根鐵絲,然後在樹上使勁地拉扯着另一根樹枝。我好奇地問他在幹什麼。它回答我說,我在綁樹枝呢,免得它向兩旁生長,到時枝條都會伸到路的上方了。我這才明白,它綁起來是想把橫向生長的樹枝變成往豎直方向生長。

看到老人始終都拉不動那根樹枝,我還是上去幫了他一把。老人終於將海棠樹幫好了,便又開始了他的除草修整工作。

不過,在我離開的時候我還是忽然有所新的發現,原來一直在我眼中光禿禿的海棠樹並非光得精光,而是有那麼零星的幾千葉子藏在枝丫之間。而枝丫端頭有一片紅色的樹葉看起來格外漂亮,咋一看有些像蝴蝶,再一看又彷彿一朵紅色小花,只有當你細細看,你纔看清楚那是掛在枝丫端頭的兩片樹葉。

看着這輛片精美的樹葉,我拿出了手機,將它刻錄了下來。


58

下午四點多在去車間的路上,當我擡頭看着園區大道兩旁的銀杏樹時,不經意間卻驚訝地發現天空居然掛着一輪彎月,此刻的天空真正是日月同在了。

透過銀杏樹的枝丫看着那輪彎月,我稍做了停頓。這讓我忽然想起了兒時在老家後山上一個人躺在樹下透過枝丫縫隙看着天空情景。有時覺得記憶總是那麼的奇妙,總是會突然之間冒出一些久遠且又忘記了事情。

喫過晚飯,加了會班。從辦公室出來,天空已然一片漆黑。本想看看借閱室今日有沒有開放,走去一看卻是漆黑一片。想想,現在工作之後的人,有幾個還在保持閱讀的習慣呢?不過,卻意外發現自進入冬季以來沉寂許久的籃球場今天居然又熱鬧起來了,一羣年輕人人正在打着半場。我在一旁看着,年輕的人們正戰鬥得正酣戰淋漓,有人居然打着赤膊上陣,心裏不由得一陣感慨,年輕吶!

然而,天氣再如何暖和,冬天入夜後終歸還是令人感覺寒冷的。在看了幾分鐘後我還是戴上耳塞,繼續聽着喜馬拉雅上的《西藏生死書》,朝回家的方向走去了…

待回到小區時,下午四點多看到月亮幾乎掛在了同樣的高度,只是較之白日裏,那輪彎月更顯明亮!


59

回到家中,妻依舊還在忙碌着,坐在沙發上,開始了一天工作忙碌之後的休息,放鬆。一邊烤着火,一邊思索着今日來回上班途中聽的《西藏生死書》。休息片刻之後,無聊地,又翻起了以前存在手機裏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了什麼》來閱讀(這段時間裏,我想我的閱讀與聆聽大抵是與宗教離不開了。)

心裏一直也有這麼一個認爲,宗教能夠以它的方式在這個世間傳承下來幾千年,總歸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比如今日從書中看到一些內容便讓人感覺很有道理,他對於執我之人來說是很開導意義的。這些內容就好比一個俗世中的執我之人忽然接受到了一個訊息,讓我們的心能夠跳出俗世之外去看待我們的生命,人生的意義,去思索一些活着之上的東西。

比如說書中把人的身體比喻成這個世界,左眼是太陽,是陽,右眼是月亮,是陰,血脈便是江海河流,而骨骼便是山脈岩石,而每個細胞便是世間的萬物,包括各種動物,植物,也包括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細菌和病毒。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每個個人生命的運作之道和整個自然的運作之道是如出一轍的,所以我們的生命也不過是順應自然之道,我們的身體也不過只是屬於自然成分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我們具有靈魂,它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是不生不滅,永恆存在的。

關於塵世間人的煩惱,書中有個很恰當的比方。書中把人的情緒比喻成波浪,它們都並沒有獨自的存在,波浪來自海水,它從海水中來,又到海水中去,情緒也是如此,它從你的身心中來,亦會回到你身心中去。所以說,萬念皆由心生,所以佛中常告誡我們,要降服其心。而這便也是“降伏其心”的本意之所在吧!其實,這不單單是禪語,這樣的比喻更帶有很深的哲學,它與西方純粹的又哲學不一樣,它是哲學與生活結合起來的深思。它既包含超然於萬物之上的思索,又未脫離對凡塵俗世的感悟。相比於西方哲學太過理性來講,這樣的禪語似乎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氣。

這樣的例子還有一個,佛祖告訴我們要不住相,他一個放不下痛苦的人它同樣也會丟不下快樂。你如果容易陷入痛苦之中而無法自拔,那麼你也同樣也容易沉浸在喜悅之中而難以走出。執着於相中的人是難以修持到超脫人生境界的,佛告訴我們應以平靜的心來對待生活的喜悅與悲傷!

我想起曾經因爲一段感情而幾近讓自己陷入絕望而一度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狀態,也曾經因一部長篇小說與一個網站簽約而沉浸其中,浮想翩翩的愉悅,現在回想起來,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佛說,修行其實也是在教我們學習放下。放下執着,放下慾念,過去發生即當放下,甚至還要學會放下這本就不屬於我們的生命(當然不是叫不珍視生命,甚至去自殺,而是指順應自然接受人之將死的命運)。

不過,至於書中所說的輪迴之事,我依然還是無法全然接受,無法全然接受便也不可能做到虔誠者那般地清修,苦修,因爲那些真正能夠堅持一輩子清修,苦修的人,他們的內心往往是發了大願的,他們的內心是大慈大悲的,他們以解救世人脫離苦海爲己任,爲天下蒼生而修行,他們虔誠的信仰着神佛,毫無排斥地相信着經文所言。坦誠地對自己的內心來講,我是無法做到的。

但我心裏卻是由衷地佩服着那些虔誠的修行者的,他們內心的宏願不是我這等凡夫俗子所能悟到的,而他們超脫於生命之上的境界也一定會讓他們的靈魂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滿足,相對於這個世間的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的生命會更飽滿,更具洞察力,也更能達到生命的本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