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山裏人家裝豬的篾籠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戶後,生產隊豬場跟着一起解散,隨之而來各個家庭飼養一兩頭,形成一種不養豬沒油喫的攀比心理,幾乎家家養。山裏人養豬完全靠青飼料加米糠,天天煮豬潲喂兩餐,養到過年殺;肉味只有過年喫殺豬飯纔能有餐飽肉喫,那餐肉才叫做喫肉,一年盼到頭就那麼一餐,喫起來怎麼喫怎麼香。

        裝豬的篾籠子有三種,第一種是賣豬崽挑的籠,圓框六角底,高七八十公分,直徑一米呈燈籠形,整體織成菱形空格,空格能伸進一隻大人的手,頂部繳邊留個籃球口,篾絲編成比籃球還大的圓圈蓋,三個長橢圓形扣入蓋中心;籠下半身加鑲了層波浪形篾條,使籠子下面加牢,菱形空間縮小,籠子底部槍三根小竹子對準六個角,兩丈棕索呈卐字形交差作挑擔繩。能裝三四頭二十斤以上的豬崽,挑到專門賣豬崽的市場,任入選購。

        第二種是買豬崽的籠,編塊前三十公分後六十公分寬的竹板,長約兩尺,經篾片八根,緯篾線靠寬面編三組四公分寬固定整個竹板,竹板捲成圈,靠窄面篾線箍成四五公分的圈,豬崽籠即成。裝豬崽時頭朝小頭,棕繩繞側面,尾上套四孔穿繩拉緊,豬崽幾乎沒空間可動作,頭尾用繩索連接挎上肩或挑兩頭豬回家。簡易買豬人直接使用揹簍,蓋塊深色的布罩着,揹簍作爲盛豬崽只能算業餘,沒有篾豬籠專業,簍作不的籠。

        第三種是賣肉豬的籠,編織成底部七八十公分的直徑,高一米七八,頂部留圓口十幾公分放豬嘴,左右斜編形成菱形孔,中心加篾箍,豬套進去套六孔穿繩扯緊,肉豬四腳呈跪狀,動彈不得,雙竹杆擡,稱轎籠,讓二師兄享受下坐轎的福。繩索直接梱綁成單架,把二師兄五花大綁在轎;更簡單的用索子梱了前後腳,直接穿根竹杆擡;大豬籠擡豬一般賣給食品站,直接穿竹杆擡豬的人離食品站不遠,真正遠的人擡豬賣還要請一人換肩作預備役。

        豬過去稱豕,豚爲崽豬,彘爲養大後的肉豬,養到幾月就有種叫法;東江湖山裏人只按大小,牯牸,長大後都稱肉豬或特意留豬哥豬妹。

        豬崽少時到家裏去訂,多時去趕集,賣豬崽天未亮餵飽豬崽,挑到集市專門賣豬崽檔空曠處,價格從開市到收市不變,乾脆的人二話不說,看準過秤買了就走;老誠的人看豬相,牙口齊會喫,衝嘴翹打潲,乳頭多富主人,前夾寬長個子,脊背闊長膘,棕毛短水色亮,屁股大肉厚,前腳直有力,後腳彎能蹲,尾巴長可驅蚊,說得頭頭是道,看得十分滿意才下手;還有種很卒古(方言:較真)的人,算計着賣主的豬幾時拉尿屙屎,能減點點重量都好,直到口水戀幹,墟場打烊才慢慢下手,若市場豬崽多更不得了,平常一分錢砸成八瓣花,此時講起價來沒個邊,那怕少一毫也要佔個口角上峯,直到賣豬人認輸才心甘。

        現如今豬木籠,鐵籠過磅裝車運輸,幾頭大豬關一個大鐵籠,批量角度來講確實方便了許多,但你學會了開車,總不能忘記走路吧。

        編織豬崽籠很多篾匠看了不會挑下半身的第二道篾,工藝複雜,沒有這道篾顯得空蕩不美觀。買小豬的籠消逝了,賣大豬的籠再也沒見過,唯一賣豬崽的篾籠子還在極少數家庭中存在,可是織這種豬籠的匠人卻少之又少了,走的終歸要走,傳承的卻沒人學,剩下後來再沒後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