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大學老師,不想和人交往,更不想評職稱,怎麼辦?

高校有這種生存狀態的人還真是有,雖然不是多數,但是還不少。

我校就有一個我比較熟悉的。他是1978年出生,今年已經43歲了。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畢業之後參加工作,在公司工作了幾年以後,發現公司工作不適合他。於是,就努力考研究生,考取了武漢大學化學專業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之後,找工作也不順利,於是順道把博士研究生也讀了。這樣,2009年,他博士畢業之後來到我校工作。

2009年到現在已經12年了,他目前還是講師。我們學校組織出國培訓,他也報名參加了。我們住一個宿舍。於是就關於他的職稱問題聊了起來。

我問他爲何不評職稱,他的說法是,現在評職稱太難了。他覺得現在評職稱都是要看和院長的關係,關係好的就上,關係不好的就上不了。再加上每年職數的限制,全院百名老師,一年職稱評定的職數只有2-3個。太難了。

我就問他,你的成果多嗎?你有論文嗎?你有課題嗎?你有專利嗎?

他的回答是沒有。論文不想寫,寫了沒用。課題申報也受限制,職稱不夠,而且課題申報也是限項申報,總是輪不到他。專利沒有好好做。

也就是說,他畢業10幾年了,他什麼都沒有,還在抱怨職稱評審的不公。他都沒有資格參與職稱評定。

後來聊到教學。我想,科研做得不好,教學應該可以吧。沒想到,他的回答是,現在的學生太懶,什麼都不相干。讓他們做作業不做,上課回答問題不回答。上課就知道玩手機,連頭都不擡。所以,現在上課也沒勁了。

我的天哪!聊過之後,我確實是非常難受,一個武漢大學畢業的博士,畢業10年後,科研不做,職稱評不了。上課水平也不咋地,還一天到晚抱怨領導不給課題職數指標,抱怨學院不給職稱申報職數,抱怨學生不聽課。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一切其實都是他自己的問題。如果他的成果超過全院所有評職稱的老師,院長沒緣由不讓他上職稱,不上可以到學校上訴。我都和他說了,我說如果你的成果超過其他老師,我去給你到人事處去上訴。上課學生不聽難道是學生的錯?肯定是老師的問題,當然,現在的學生有的卻是比較皮,但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這樣的,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啊。

當然,對我的着急,他好像不着急,他覺得只要自己開心就行。職稱無所謂,教學只要不是倒數第一就行。就這樣混唄!

所以,我想說的是,大學老師畢竟是文化人,除了對物質的追求,更注重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對於不想評職稱,不想和人打交道,我並不反對,我想,只要你能認真對待你的工作,對待你的學生,一切都沒問題。

我經歷了一個巔峯,現在回覆原狀,但心釋然了,安定了。待我細講給你聽:

1.很長一段時間,我熱愛教學喜歡並受喜歡於學生,卻因爲不愛科研不愛與人套近乎,在世間界毫無突破。每每見身邊人有所作爲心生羨慕。同時從小抑鬱的我一直在尋找性情上的突破。

2.年歲漸長,接觸了大量知識與各種方法,我開始嘗試冥想。並開始有了切實的變化:專注力,自信心,積極性等方面大幅度提升。我開始跳舞唱歌,性格開朗活潑。其實很小就喜歡這些。感覺總算迴歸本性了。

3.性情的改變同時帶來教學科研上的積極性和行動力。作爲一線教師我用教學輔助科研,異常勤奮,被人稱爲“勵志姐”。寫出高水平論文並開始頻頻獲獎。開掛模式啓動。

4.幾年下來,不用與人套近乎,完全憑藉自己實力,一次性通過職稱晉升,這在我們學校非常少見。把自己與大家都嚇了一跳。

最近,因爲身體原因,放下科研與拼搏。只是從事自己熱愛的教學。人生回到從前。心裏也是安頓好的。

總之,如果要有所突破,可以首先從行動開始(如我的冥想),帶來身心改變,人生各方面都可以有所突破。

在大學裏,不想評職稱,不想和人打交道,這樣的結果是,再過幾年,你的知識老化。職稱上不去是小事,恐怕連課也會上不好,沒有學生選你的課,就等着被轟下講臺,恐怕飯碗都保不住吧。

如果家裏有礦,做老師只是掛個職,那就隨意。

我見過在學校裏只想混日子的老師,課不好好備,上了幾年課,課本還拿着第一次發了書,ppt上的內容幾年都不變。

我也聽說過,有的老師覺得評副高正高,需要發核心論文,出專著,費用不低,就放棄評職稱了,到講師就止步了。

但是,在高校裏,這樣的老師恐怕不多吧。

因爲,即使你不想動,學校也得推着你動。再說,到高校任教的人,學歷不會太低,至少還是有一定上進心,不甘人後的心理。

那麼怎麼辦,說說我的看法。

1.學一點心理學

不想和人打交道,一般是因爲之前在人際關係上出了一定的問題,遇到過困難,纔會退縮。

這些年越來越覺心理學是一門好學科,它能科學地解釋很多人的行爲根源,並能追根溯源,找到解決辦法。

比如,不輕易信任別人,可能是因爲童年父母沒有給足安全感,在人際關係裏,不能與人很好的溝通。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一定是曾經有人傷害過你。

再去看看一些心理療法,先過了心裏這個坎。

2.在學校找一個圈子

不想評職稱,一定是因爲你沒有找到自己的榜樣。

任何羣體,都有一個圈。如果說朋友圈的平均數顯示了你的收入水平,那麼學術圈也代表了你的工作價值。

進入那個科研成果最多,講課比賽拿獎最多的圈子,一定能刷新你的三觀。高校裏,一定有那麼一個羣體,在默默耕耘自己的學術田地,積累自己的獲獎證書。他們擁有最豐富的學術信息和比賽經驗。

這麼多年,我纔想明白評職稱時,一定要有論文,有課題等等。作爲代表知識水平比較高一層級的高校教師,如果不去寫論文,不去做課題,很多前沿的學科知識和信息就瞭解不到,也不會有教學反思和總結。

選擇做一個學術上有成果的人還是做一個教書匠,就像是建築設計師和泥瓦匠的區別。並不是說誰高人一等,而是他們所產出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

進到一個圈裏,慢慢地磨鍊自己,會有更積極的想法。

3.讓自己動起來

看清了利害關係,下一步,就是把前兩條行動起來。

肯定是以後不想這樣去對待工作,對待人際關係。綜合所有人的答案,你肯定能得出自己的結論。

作爲一名大學老師,身處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每天都要與學校裏的老師同事打交道,要接觸象牙塔裏陽光青春的大學生們,按理說應該是意氣風發、風流倜儻,頗具學者風範纔對,而題主卻不想與人交往,身邊也沒有朋友,應該是比較自閉的行爲,這與我理解中的大學教師大相徑庭。

人的本質是社會中的人。社交能力,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後,除了提升工作能力之外的另一門必修課。顯然,題主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既已結束學業步入社會,就應該充分融入社會,敞開胸懷與人真誠交往,而不應封閉自我,沉淪在自己的小世界裏不能自拔。

1.也許你天生性格內向,羞於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那麼你應該更加自信一些,既然能夠成爲大學教師,說明你在學習或學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嘗試着讓自己大方點,你完全有能力、有資格展示自己的優點,接受別人的崇拜。

2.也許你自小受過傷害,不願意再打開心扉相信別人。過去的不愉快就讓它過去吧,如今時過境遷,你已變得強大,不再是那個容易受傷害的弱小的自己。嘗試着與身邊關係最好的人、最值得交往的人逐漸打開心扉,你若真誠待人,一定也會換來別人的真誠。

3.也許你清高氣傲,覺得大家都不與你氣場不合。子曾經曰過:道不同,不相爲謀。但如今社會,包容性更強,合作共贏的成功可能性更大,因此道不同的人,也可以成爲朋友。嘗試着接納別人,包容別人,每個人都有其生活的樂趣,交往更多的朋友會體會不同的人生,從而得到更多的社會經驗和感悟。

4.對於“不想爲評職稱的事和人打交道”,說明了你堅持正義,黑白分明,不屑於爲了一己私利而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做那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但在社會中,有些事情你不去盡力爭取,還真就不能夠成功,不像學生時代,只管自己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就行。在職場中,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溝通能力強、團隊協作能力強的人往往更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我建議一定要轉變思維,正視自己職場人士的角色定位,重新認識自我,勇於突破自我,增強自信心,將自己蛻變成一個既有優秀工作能力,又有良好社會關係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