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裏的牆》第六章讓我們不開心的三個原因

今天將帶領大家開啓《拆掉思維裏的牆》這本書的第六部分。這部分主要圍繞幸福的話題,讓我們不開心的三個原因,一個是我們讓別人掌控我們的痛苦和快樂,再者是你活在父母的劇本里,最後一個是我們在攀比中丟失了自己。

    相信聽完這部分後,你會找到自己不快樂的原因,從而對追尋幸福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遠離不開心、令人沮喪的事情。

  但是這一切是誰在把握呢?是生活,還是自己?是誰讓你不快樂呢?

    所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這個時候,你是怎麼反應的呢?你身上有這樣的按鈕嗎?寫着“快樂”或“不快樂”,“成功”或“不成功”?

    誰會觸動這些按鈕呢?如果總是別人觸動這些按鈕,那我們的生活,是由誰在掌控呢?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按鈕,也讓別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按鈕,一個寫着快樂,一個寫着不快樂。

    有了按鈕,別人就能掌控我們的人生。比如碰到不合理的買家,你焦慮沮喪,你的不快樂按鈕就被買家啓動了。你做的策劃被甲方表揚了,你欣喜若狂,你的快樂按鈕就被甲方啓動了。

    當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快樂放在別人手裏的時候,你就很容易陷入“受害者”的思維。你會面帶愁容,說着抱怨的話:“就是因爲他,如果不是……我早就……”“他怎麼可以這樣!”“他都這樣做了,我們只好……”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條法則:推卸責任,保住面子,他們最擅長的兩件事情就是“這不關我事,那不關我事”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條法則:安心做壞事,因爲他們的受害者故事幫他們取得良心豁免權;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條法則:讓我們一起分享“悽慘故事會”,他們在被人受害的故事中獲得不少廉價的快樂,知道你過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受害者天堂的第四大法則:用受害來輕鬆獲得同情和幫助;

    受害者天堂的最後一條法則:自我傷害,綁架他人,受害者往往也是控制狂,如果不能控制別人,那就狠狠地傷害自己吧

  受害者在這個天堂獲得了短暫的快樂和安全,卻損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盼望。最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命的掌控。

    因爲受害者深深堅信,自己快樂與否、成功與否掌握在他人手中。

  所以受害者模式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痛苦時,便會下意識的認爲是外界的原因,他們總是想通過換工作,改變環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

    除了受害者這種模式以外,還有一種模式,我們稱之爲掌控者,他們的按鈕無論是快樂鍵還是不快樂鍵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裏,這一小部分人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麼樣,我都有能力對自己的狀況負責,這種人總能找到當下更好的方法。”

    如果你願意,你總是可以掌控些什麼,拒絕受害,掌控你的生命。

  那我們又如何拆掉受害者這堵牆,成爲一個掌控者呢?

一、後知後覺

      找到自己最容易受害的場景是什麼,看看這個場景的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模式,一般來說,受害者模式都來源於過去某個時刻的故事,主題往往是:面對什麼,我沒有辦法。

      找到這個故事,然後說服自己: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可以選擇現在就掌控我的人生,也可以嘗試把這個情況當作別人的事情,給自己寫一封關於掌控者的信,告訴自己,如果這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會怎麼做。

二、當知當覺

      受害者的情緒往往伴隨着一種淒涼的自憐情緒,就好像痛苦的喝酒買醉的那種隱隱的快感,一旦有了這樣的情緒,就要提高警惕,仔細地琢磨這種情緒,根據自己的故事,嘗試着拆掉這堵牆,按照新的故事行動起來。

三、先知先覺

    這點很簡單,就是觀察這個受害者的故事場景發生的地點,提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如一個父母的受害者在找到自己的掌控故事後,可以嘗試着用不同的方式和父母溝通,即使他們完全不可理喻,也可以選擇不受他們的干擾。

四、不知不覺

    這是拆掉受害者思維這堵牆後想要達到的最佳境界。

      有了這個心智模式的人,會發現自己體會到了那種久違的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他們會輕鬆地跨過那些生命中很多人止步不前的地方,甚至偶爾還會回過頭來,看看那羣被隔離在自己思維之外的人,疑惑爲什麼他們不像自己一樣。

    這時候,你就是一個自我掌控的人,你沒有必要得到允許纔開始學習,也沒有必要得到機會纔開始努力,只要你願意,你現在就能夠爲一件事做些什麼。

      剛纔說的心智模式的四重境界,你現在處於哪個境界呢?其實現在的境界都是過去決定的,既然是過去的,就無法改變了。

林清玄說:“你的心的嚮往決定了你的未來。”你的現在將會決定你的未來,現在就開始去升級你的心智模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