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文本閱讀與理解(一)

作品主題——寬容與和解

              文武幾

  青年的福貴是浪蕩的富家子弟,輸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後來也一定因此有過深切的悔恨和反省,以及對自己的無法原諒。這也是他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因自己的錯誤而造成的痛苦。並且這個事件也很快的戲劇性的演變爲塞翁失馬的幸運與欣慰。

  後來的福貴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則全部來自於疾病、死亡、有其社會背景和政治因素的貧窮困苦、甚至是社會及他人的差錯,而非自己。一個人在遭遇着這一切時,內心一定充滿痛苦,也充滿各種複雜的情感,包括計較、仇恨、憤怒、責怨等等。但這些從來不是小說的表面文字所直接敘說的,它們被放到小說文字的背後,它們不是通過文字本身直接呈現,而是通過讀者的理解而得以傳達到讀者的心中,這纔是真正掩蓋於作者內心之中的東西,也正是作者通過故事情節所要敘述的東西。可以說小說的情節本身於作家來說,是並沒有意義的。情節與故事不過是作家的表達手段。

  當自己輸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時,能說福貴是從來沒有過內心的悔恨與自責嗎?當兒子的羊被生產隊宰殺,當兒子被抽血過多而死,能說福貴是從來沒有過內心衝突、沒有過計較、仇恨、憤怒、責怨的嗎?當親人們一個個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亡,在承受親人分離的痛苦時,福貴的心中也一定是充滿委屈、鬥爭或對生活的絕望。一個人生活於如此混亂、荒唐的世界上,處於如此苦難折磨、情感糾纏的人生,其內心世界的真實境況會是如何?這纔是我們閱讀小說所當了解的深藏於小說表面文字之中的一切。

  老年的福貴在回憶自己的人生時,也正是每個人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時候。

  命運決定了每個人作爲特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一員生存下去,決定了人的固有慾望和本性的存在,也決定了個人要去接受置身於其中的特定歷史時期社會、國家的複雜和荒謬,接受命運加於個人的那些個人所無法決定的幸運與不幸。人們不能永遠以惡毒的心態和挑戰的心態去面對這些。這些自然會引起憤怒、悔恨、仇恨和痛苦不堪的內心掙扎,但也需要個人的妥協,也更需要個人採取寬容與和解的態度去面對。

  可以肯定的是,在作者的內心之中,一定充滿各種慾望和與現實世界的矛盾衝突,並幾乎達到無法和解的地步,小說寬容與和解的主題也正是在這種充滿慾望和矛盾衝突,也充滿和解的渴求的內心境況之下通過文本呈現得以完美表達。

  如果讓老人重新來過自己的一生,他當然會選擇沒有那樣深重的痛苦經歷。但絕不會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感受和理解。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老人對於苦難的人生毫無補償的願望,無所要求,無所悔恨,寬懷面對過去,原諒理解了一切,原諒理解了別人,原諒理解了世界,原諒理解了自己,寬容與和解了,也就意味着放下,意味着不需要繼續承受那難以承受的過去。

  小說是作者探討人生之苦難、無奈、矛盾、衝突的一個較爲滿意的結果:寬容與和解,也只有寬容與和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後記:此文爲《活着》共讀活動參考資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