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20臘八節//七言古風·大寒·冬景·冬意(一)

七言古風·臘八節詠懷二十二韻

庚子歲終臘節新,辛丑將臨梅報春。

更喜冬雪長空舞,賞鑑梅香更清馨。

遊子歸來心慰籍,父母執手喜淚痕。

稚童追逐翁嫗誨,逸志閒情暢舒心。

大街響喧鑼鼓樂,小巷鞭炮煙火薰。

一碗臘粥年豐阜,九州歡笑昭福音。

追溯由來閱史卷,上古祭祀禱祝遠。

臘八傳說表心願,佛祖成道虔心顯。

秦漢臘祭融真誠,唐宋臘八意赤膽。

紅豆入口驅邪祟,雜粥進鍋消災難。

天臨早榮日近暖,贈粥佈施因善念。

恆念物力爲艱苦,莫棄絲縷惜粥飯。

節日傳統民俗風,風調雨順五穀登。

稼禾盡收安天下,稻穀入庫笑輕鬆。

臘八豐盛三餐盈,米糧滋胃豆含情。

栗子菱角巧增力,紅棗核桃可養生。

倉廩實而知禮節,家國富裕民歡欣。

健康餐飲臘八粥,凝聚親朋情意濃。

情濃臘八牽親篤,雙節相連暖萬戶。

問候電波越迷霧,滿腔話語屏傾訴。

臘月迎新氣象新,臘節大呂春不負。

共享臘八時光好,海晏河清樂永駐。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爲“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記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於祭祀,用之當時。

  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並將這個日子稱爲“臘日”。將“臘日”定爲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爲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爲臘月裏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爲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

  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爲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爲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初一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穀雜糧以及各種乾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裏監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粥大臣下令生火,並一直監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爲止。

  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菸嫋嫋、古樂齊鳴、衆喇嘛進殿唸經,隨後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後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雜糧、乾果各50公斤,乾柴5000公斤,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宮內,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衆喇嘛,第六鍋作爲施捨。

        2021.01.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