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舊文

【齊帆齊微課】

昨天,打開電腦卻感覺沒東西可寫,坐着愣了半天。直到打開簡書,看到的第一篇文章是愚人_2018老師的《試改一篇文章兼答朋友寫文疑惑》。

老師在文章中介紹了一個寫作方法,就是修改延伸以前的舊文、短文。老師是這樣說的:

有時候爲了日更我也只發兩三百字,或一段話。它們便成爲一個零件,或者一個半成品一直襬放在那裏。不過,不管日子過去多久我也沒將它們遺忘。閒時會翻出來,再加工一下,也許就是篇好文章

老師還拿一篇400字的文章《做豆腐》示範,經老師修改後的《做豆腐》變得有血有肉,讓人看到了水泡黃豆的模樣,感受到了做豆腐人的辛苦和用心,也聞到了新鮮豆腐的清香。一篇只有事件沒有感情的碎文,經老師的雕琢,華麗轉身,變成了一篇千字美文。

看了文章後,我深受啓發。打開我的私存,發現也存了不少二三百字的小碎文,有的是初學寫作時寫的;有的是一時有點靈感,只簡單記了幾句;還有些是以前發佈過的短文,申請“簡書創作者”徽章時,心裏發虛就撤稿的。

回想起一個月前,另一位簡書作者阿斌bin也曾給我發私信,建議我把一篇不到一千字的短文擴寫一下,通過增加具體事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但當時正患眼疾,寫文較少,後來一忙這事也就忘了。

許多名家都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以前對此理解很淺顯,以爲修改只是改改錯別字,調整一下詞句。沒意識到,這樣的改僅僅只是改了文章的皮毛。真正的改不只如此,還要包括文章結構的完善,句子的潤色,要增加細節的描寫,使人物更豐滿,內容更豐富。

寫過去的文章也不能一發了事,任其自生自滅。正確的做法是,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再拿出來看看,每一次都有可能發現欠缺的地方,改的過程就成了再創作的過程,日積月累,寫作水平當有看得見的進步。改好一篇文章也許比粗製濫造一篇短文更有意義。

老師的另一個建議是多寫千字文,我想,任何素材都是隻有筋骨的具體事例,它沒有肌肉,沒有血液,也就沒有生氣。只有千字文才能把細節逼出來,使乾巴巴的事例富有活力。

根據老師的建議,我就把以前的一篇舊文拿出來改寫一下,原文《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只有400字,早已撤成隱私文,曾經差一點刪掉。

經過仔細考慮,這篇文章的內容與題目也不相稱。光看題目,給人的第一感覺,內容應該是側重於寫作的目的,但實際上,這篇文章的重點卻集中於寫作影響了生活。因此,我把題目改成了《生活與寫作》,感覺這樣更貼切些。

在內容上,我一是增加了細節描寫,比如,原文寫房間裏亂,至於哪裏亂沒有交代,我就增加了沙發上堆着的衣服、餐桌上亂擺的雜物、沒有擦拭的地板等有畫面感的細節。這樣,讀者腦子裏就有了亂糟糟的家的印象,比原文要生動些。

第二,我在文章的末尾增加自己的觀點。經過前文的敘述,我寫了生活與寫作已經發生了矛盾,至於應該怎樣對待和解決這對矛盾,原文只發了一句感慨就結束了。

修改後,我分析了應如何看待這個矛盾,又應該怎樣處理這個矛盾。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正常生活,正常寫作就好。寫不出來時,不能勉強自己,更不能因爲寫作降低生活質量,一切都應以生活幸福爲最終目的纔對。

經過修改,這篇原來400字的小碎文,變成了1380字的千字文,雖稱不上美文,但至少達到了千字文的要求。這都得益於愚人_2018老師的寫作建議,真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通過修改這篇文章,我也意識到我現在的文筆還很差,很多時候只能用生活語言來表達,而不能生級爲文學語言。這大概是因爲,我讀書還太少,還沒有被文學語言浸透,也就談不上運用了。多讀書、多積累,這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之一。

齊帆齊28天寫作成長營第12篇(字數:143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