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上午同事監考回來就說,語文試卷題型變化極大,很多孩子蒙圈了。去教室一看,寶寶們臉上便如同開了染坊,表情那叫一個豐富。

      本次期末爲蘇州大市統考,昨日初三的試卷題型就非常靈活新穎,今日初二試卷亦如出一轍,無論內容還是版面佈局,都讓人耳目一新:“序言·印象蘇州”、“扉頁·名勝蘇州”、“主頁·經濟蘇州·文學蘇州”、“後記·地名蘇州”……一張試卷看下來,如同打開了蘇州地域文化的宣傳冊,各種考點穿插其間,既考查着學子的語文素養,又讓人於不覺間感受着蘇式文化的魅力,這種變化着實可喜。

        語文本就博大精深,其核心素養的培養,除了“語言的建構和運用”,還有“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每個階段教什麼,學什麼,考什麼都是值得商榷的,但不變的,課堂只是打開一扇門,讓學子得以窺得語文奧祕,從而產生好奇遊歷之心。

      就本質而言,語文來自於生活,生活即是語文,語文涵養的是人的靈魂。可不知從何時開始,語文也成了“爲了考試而考試”的存在,題型固定,內容固定,課堂上考什麼教什麼,學生考什麼學什麼,當一切變成了功利的操作,語文也便黯然失色,情懷詩意夢想遠方,只要和考試無關,通通可以拋之腦後,這不得不說,是語文的悲哀。這些年來,功利的導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試機器”,或許他們可以在考場上披荊斬棘,可內心深處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那與之相關的“柔軟”、“溫情”、“悲憫”的情懷,又豈是一張張考卷可以“刷”出來的!

      好在,而今的語文考試終於不再是可預見的冷冰冰的考題,它終於有了那麼點該有的樣子,一道道聽說讀寫,彰顯着你的思考感悟,一篇篇文章傳遞的,是你的情感表達。文學的底蘊,文化的薰陶,都需要通過你理解去思考去表達--這樣的試卷背後,才站着一個你,一個正在成長的你,素養有參差,水平有高下,能力有大小,但那每一個都是無比鮮活和真實的。

      這樣的改變,也預示着語文的區分度將越來越明顯。真正的高手過招,最後的輸贏,一定在語文上,因爲語文沒法速成,語文素養是童子功,離不開長期“聽說讀寫思”的修煉,課堂只用於開悟,老師只能點撥,悟到多少,還要看你的內在修爲--這也是爲何越來越多的孩子,越往上走,越是感覺語文喫力,或者語文始終難以提升的原因。

      就拿這張初二語文試卷爲例,第一部分“積累·運用”,開篇“序言·印象蘇州”這一版塊主題詞極爲醒目,考點卻還是生字詞、古詩文、名著和語言靈活運用。一段介紹大運河蘇州段人文風貌的文字,兩個漢字兩個拼音一句改病句,都是常規題型,上手並不困難,可第2題古詩文默寫,卻一改以往填空的形式,搖身一變,成了根據主題寫詩句,學子需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才能給出相應的答案,死記硬背肯定出問題,有人一句也答不出,也有可能。

      第二版塊“閱讀理解”中,“扉頁·名勝蘇州”考的古詩賞析和文言文,內容均與虎丘有關,曾去虎丘遊歷,或者對地域文化比較感興趣的孩子,理解起來肯定會更勝一籌。而“主頁·經濟蘇州”版塊,非連續性文本的考題形式並不陌生,但若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對身邊疫情之後爲復甦經濟而獨創的“姑蘇八點半”,自然似懂非懂,做起題目一知半解也不足爲奇。“主頁·文學蘇州”推送的,亦是一篇與蘇州地域有關的散文。這棵“楝樹”或許就長在小巷深處,田間地頭,可孩子若從不關心,從不在意,此刻讀這篇文章,又能如何飛快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

      最後這篇作文,孩子紛紛吐槽,其實細細讀題,給出的要求很明確,可還是有很多孩子蒙圈,這決不僅僅是“以地名爲話題”的題型難倒了他們,生活固然單調,但與我們相關的每一個地方,或多或少都發生過故事,都承載着感情:童年的村莊、故鄉的山林、古老的街巷、周邊的小鎮、公園,抑或一個你所向往的地方……你若有情,生活處處是情,你若有心,周邊到處是景,沒有厚重的文化底蘊,你也可以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沒有閱讀底蘊,缺乏生活體驗,整日泡在題海中期待速成的孩子,怎樣才能擁有一顆細膩柔軟的心,去感知、去思考、去表達?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若想有所提升,還是放慢腳步,摒棄功利,讓孩子迴歸生活吧,讓他們能有那麼一點時間走進自然,感受陽光溫暖,四季輪迴;讓他們能和親朋相伴,感知親情溫暖有情可貴;讓他們獨自一人,也有音樂相伴,有體育健身,有書本滋養--當他們熱愛生活,渴望成爲一個有溫度的人,他們的語文一定不會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