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分享】在川端康成《千隻鶴》裏賞藝術(2)


也許是年齡經歷帶來的變化,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也是很欣賞自然樸拙的物品的,這與內心一直追求着的精緻並不矛盾。當閱讀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時,發現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用極其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及命運。另外對日本文化藝術的介紹也是不遺餘力,在他的作品裏,我極力感受着物品之美帶給人的心靈滋養。同時我對樸拙與精緻的內涵又有了新的認識,它們衝撞出的火花隨時牽動着我的好奇心,我就由着自己的感覺與川端康成文字的介紹,去看看日本生活裏非常重要的藝術品—陶器吧。


在介紹日本陶器前,我還是先介紹一下我日常生活裏所使用的陶器:茶具與花盆

茶  具

好多年前發現朋友家都悄悄配置了整套氣派的茶具用來招待親朋,底座材質比較多,但茶具一定是用講究美觀的造型與紫砂造就。於是爲了趕潮流自己也配了一套,純檀香木條几案座下有抽拉着的不鏽鋼制抽屜,裏面可以放很多小口杯,喝茶時還可以把第一遍洗茶水澆在我特意配置的九個紫砂金蟾身上,說這樣可以福養金蟾。澆水時也把檀香好聞的木味漸漸散開來。

紫砂壺配一套小口杯是必不可少的,親朋好友間興起了喝茶送茶風,這讓我也品了不少以前沒喝過的茶。小口杯容量秀氣,一口一杯的喝法讓人很上癮。這套與茶具配套的檀香木底座設計很精巧,造型古樸自然,放在家裏客廳的藤木茶几上非常有味道。我在旁邊擺了一小盆綠蘿,還專門淘了桶狀純木茶盒,與原來的青花圖茶罐與雙龍戲珠瓷罐放在一起,誰見了都說好。在一個時期,它們受極了重視與寵愛,大家在享用與把玩它們當中增加了情義,它們使用的頻率一度蓋過了以前常使用的玻璃杯與瓷蓋杯。

而這兩年突然發現它們好久都沒被使用了,它們的身影也在我搬家時被閒置在廚房壁櫥的最高處。而我,更爲了方便,開始頻繁使用一個陶製帶釉的手柄杯,它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它比普通杯厚很多,這樣喝咖啡時有利於保溫,泡茶時又能泡透出茶香來,我也因此收起了幾個漂亮瓷器杯,專心來使用這一個陶器杯。


花  盆

購買的樣子都是以自己的搭配理念而來,大致原則爲:葉片碎小花複雜的綠植搭配純色白或棕土色花盆;無花綠葉的搭配塗釉彩圖案花盆。花盆造型偏簡潔設計,當然也在多年的養花育草經歷中購買過形形色色的透明瓶器、圖案有青花和純白的瓷器瓶,它們用來插養富貴文竹以及鮮花類很合適,它們來自於土,是最好點綴房屋,襯托綠植靈透性的低調大氣配角。

很懷念母親以前購買的那種花盆,擺在家中朝南長長廊道里的窗臺上,花盆土質非常細膩且有透氣感,褐色中帶灰不着釉,外形呈方形,盆壁四周都繪有立體的梅蘭竹菊圖案,不僅如此,還刻有與圖相配的詩詞。

我還記得梅花圖的那盆上面刻寫的是王安石的詩《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這樣的花盆本身就是藝術品,散發着濃郁的中國文化氣質,裏面栽種任何的綠植花草都是極其好看的。我一直視這樣的花盆爲精品。


下來,簡單介紹陶器的文化。陶器,是公元5000年前後出現的,這是人類進化發展的智慧見證,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陶器用黏土或陶土經捏成形後燒而成的器具。在古代是人的一種生活用品。


那麼,日本又是如何繼承發展與使用陶器呢?

我想還是從《千隻鶴》裏提到的一個織部茶碗說起吧!“這件黑色的織部茶碗,正面的白釉處用黑釉描繪了嫩蕨菜的圖案。”

在日本,茶道與陶器具有着密不可分性,所以茶道師與陶器(匠)商的關係就不言而喻了。作品裏詮釋的三谷先生與太田先生友誼就是這麼來的。

“織部燒”出現在日本桃山時代晚期(桃山時代指公元1568年 — 1600年 之間的日本歷史)在著名茶人古田織部正重然指導下,由美濃陶工生產的茶陶。

古田織部設計強調陶器造型上的歪扭,偶爾會在器物局部處掛釉,留出的空白處繪以簡練豪放的幾何紋飾,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質的對比,以構成嶄新而有力度的造型。

爲什麼要委託美濃陶工生產呢?因爲日本美濃(歧阜縣)擁有豐富的陶瓷原料粘土,從公元7世紀開始便漸漸發展成爲日本著名的陶瓷出產地。因這裏設計的陶器色圖搭配好,另配有精緻木盒包裝,能體現濃郁的日本特色。做爲餐具不僅實用還具有收藏價值。這裏生產的日式陶瓷用量很大,據說食器產量都佔到了全國市場的60%以上。


這樣綜合分析後就能看來古田織部陶器的特點來。難怪一個茶碗幾百年間在不同人手中傳來傳去都是愛不釋手的精品,把它當做禮物更是極其貴重,川端康成提起這個絕對也是引以自豪的。如果我家裏有這樣厚重歷史的茶碗,估計會當做家中的傳家寶而捨不得使用呢。

而在日本,這樣的古董茶碗卻用來給家中重要的客人喝茶,那麼哪位客人能接受這樣的古董碗喝茶,便是極尊待遇,在品鑑茶中追溯器物的歷史淵源,可謂妙不可言啊!

另外,《千隻鶴》裏還出現了一個器物,志野陶的水罐,“它白釉裏隱約透出紅色,顯得冷峻而溫馨,罐身潤澤。”這件器物是太田文子在母親自殺後送給三谷菊治的極其珍貴的紀念品,是插花使用的最好物件。

志野陶在日本已有四五百年曆史,但起源是在中國。志野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對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稱呼。是南宋時日本來留學的僧人、工匠最鍾情的瓷器。一是天目,二是浙江龍泉窯青瓷。當時日僧在浙江的最多,因爲天台宗的主庭國清寺在浙江天台。以閩、浙、贛之物爲主的這些工藝品是技術極高的藝術品,所以日本人推崇備至。


在研究日本六大古窯時,會發現不同地區的陶器都因粘土微量元素差別,所呈現的燒製成品而不同。利用鐵釉與銅釉產生黑、赤、綠、褐諸色和胎土中的紅土與白土,可以組成多種華麗多彩圖案,有的富於裝飾美與異國情調,有的具有疏朗明快之美。

越前燒(福井縣)古樸自然、茶色凝重、形態厚重,在高溫燒製後呈現薪灰自由流佈在陶器表面,隨意渾樸,帶着大地的特徵與自然釉色,觸感極好。


瀨戶燒(愛知縣)是六大古窯中唯一掌握上釉技術的一處。上釉的高品質的陶器被瀨戶地區所壟斷。“瀨戶物”,至今仍是日本陶器的代稱。

常滑燒(愛知縣)是六大古窯中最古老的一個。它充分發揮了陶土的豐富優質特性,所生產的各種陶製品因含有鐵含量的硃砂紅色而聞名天下。

信樂燒(滋賀縣)由多種土質混雜、融合給人以岩石般的感覺,燒成後的陶胎一般呈紅褐色,胎內含鐵的成分越高,褐色調越深。胎表面的長石熔解後形成乳白色斑(稱作“蛙目”也因設計不規則線條而風格樸素。

備前燒(滋賀縣)不使用釉,陶土取自於稻田裏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鐵的成分。運用“酸化焰”技法創造出了一種堅硬、緊繃的暗紅色質地,是備前燒自古以來的一大特徵。19與20世紀後,因人們喜歡色彩鮮豔上釉的陶瓷,備前燒漸漸被遺忘。


丹波立杭燒(兵庫縣)始於平安時代末期(公元16世紀下半葉),以生產壺等爲主,江戶時代已很有名,後來由統治日本全國的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半島返回日本,帶回了一些具有新技術的陶瓷工匠。丹波“立杭燒”陶瓷製造的食器、酒器、花器、裝飾品、花盆等產品在1978年後,被指定爲國家傳統工藝品。


川端康成作品裏不時跳出的日本藝術品描寫令我非常感興趣。雖然知道其中的一些藝術之根源於中國,但因不同地域人的理解、運用與表達心理不同,最後呈現的形式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發展,當我深深陷入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也被藝術內涵所放大的人性之美深深感動。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被不同性別、年齡與眼光的人欣賞把玩,繼承與發揚這些藝術背後所表達的內涵才應該是重點,這是藝術帶給精神的感動與昇華,也是樸拙與精緻生活的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