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三)


蘭晨雪組隊+李老師+山西  打卡閱讀第三天

今天繼續接着閱讀第一部分:閱讀的理念和價值

——書香校園建設,是天天,而不是一天

感悟:校園閱讀無小事,不管是教師還是領導,強調學生閱讀自己必須把閱讀當做自身一種行爲習慣,閱讀無處不在,生活中,休息時,和學生交流時都能受到書香的浸潤。同時學校要爲學生營造讀書的氛圍,建立各種場合讀書角,不定期舉行各種讀書交流分享活動。其實平時的語文課堂,我們舉行的課前五分鐘即興演講,與這個要求就不謀而合,學生可以講故事、朗誦,過背誦詩歌,或分享自己的當天習作等等,不拘泥於形式,旨在發揮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讓輸出式閱讀再現於課堂教學。

——閱讀能力的評價,不僅僅是一張試卷

感悟:讓閱讀評價,走出標準答案的泥潭,轉變角色定位,發揮拓寬學生的個體思維的廣度。學會運用“指導式閱讀”的評估和干預,摸清學生閱讀底細,進行分層式閱讀教學,靈活運用閱讀的評估的緯度。

——好文章是需要一讀再讀的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泛讀和精讀這兩個方面必不可少。泛讀勝在閱讀量上,學生每天堅持,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無心插柳柳成蔭”,閱讀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精讀貴在思維,深耕文本,學會分析、評價、綜合和鑑賞,這樣的閱讀對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極爲重要。精讀的本質是對文本一次又一次研讀,從而抵達文本深處。

經典是需要反覆閱讀的。精讀就是多次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通過分層次地分析詞彙、情節、結構、觀點等,瞭解文本中更深層次的含義。閱讀次數上,一般以三次閱讀爲相對固定的模式。每一次閱讀的目的、要求各有側重。精讀的過程:冷讀——暖度——熱度。

其實我們平時的語文講讀課,課前預習——文本探究——只是拓展就是精讀過程的很好再現。

——虛構類文本閱讀,遠遠不能展現閱讀的完整世界

閱讀,不僅僅是看小說。學生必須從小學習各種非虛構類文本,如論文、演說、評論、新聞、科技文章、歷史等。浸潤在這些文本中,對於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個人學業成就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學生步入大學殿堂後,需要查閱和研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如何在海量的資料中快速找到重點和關鍵,這一閱讀方法和技巧若能從小練就,其研究能力就會遠遠高於那些在基礎教育階段很少接觸非虛構類文本的學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