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事物的本質?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電影《教父》裏的這句話經典得快成雞湯了,但是在這幾天之前我其實是囫圇吞棗地閃過這句話,沒有留下什麼,甚至也不明白它的深刻深奧以及爲何被廣爲引用。這幾天發生的一些事,腦袋裏不斷閃出這句似曾相識的話,再來回看結合事情,有所明白,理解和具體了。

陪孩子複習考試,以及分析考卷,聽她說對那些開放性材料題的理解和分析,明顯能夠她理解上會有些南轅北轍,或自我先入爲主,思路單一,而且還根深蒂固;以及對一些相對複雜事情的張羅安排統籌規劃,也會感覺到沒有章法,所採用的應對方法基本都是比較短效短識的,很明顯地感覺到“看不清事物本質”,也可能是我們站在40+歲的年齡來看十幾歲孩子的心智呈現,本身就不客觀,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的着急,很多時候焦慮和着急就是這樣來,尤其是經常觀察到不同孩子在“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方面差距還挺大的,你還沒回過神ta已經完成了。

事實上,回到我的中學時代,那才叫一個愚笨不可雕琢啊,現在的孩子已經強當時同齡的我們太多太多了。這麼一轉念一共情,在感受體驗多了,慢慢也走完了着急這個流程了,轉而好奇,有時候就觀察娃的腦回路,感覺挺簡單的事爲啥到那就成了複雜的;爲啥我們覺得有點複雜的ta用清奇的角度化繁爲簡?可能基於此,這幾天我一直在琢磨剛纔開篇說的那句話。

那到底什麼是事物的本質呢?又是什麼導致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用現在比較流行和主流的說法,大致可以歸爲:認知上的大相徑庭。今天想試着把這個觀點用通俗的方式輸出強化記憶,也是受剛纔看的一個問答而啓發:“如何突破自己的認知侷限”

通俗地說,絕大多數人在思考問題或遇到事情時,會臣服於第一個蹦到腦海裏的答案,自此不再深入探究和思考了,夠了,打住,這是用第一層思維想問題。另外有少數人可能不滿足於條件反射先入爲主的那個答案,不滿足於大家都認爲對的答案,多琢磨多問“爲什麼”,這就具備了“第二層思維”,於是與第一層思維想問題的人,對同一個事件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結論(但也說明這個結論和理解一定是對的哦)。

如果沒有意識到且刻意練習第二層思維,思維長期停留在第一層,無論看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都很難真正地看透本質。具備和刻意練習第二層思維非常重要,它讓你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判斷,獨立思考,更接近真相。很多人在分析問題時,並不是爲了找到真相,而只是爲了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我要把這句話分享給孩子啊,的確,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日復一日,上面有任務,或者學校作業多如牛毛,何來時間分析與思考,於是便長期停留在第一層思維,給自己找一個答案,把這事對付過去了事。這是今晚等孩子回來想跟她分享的,只是不知道我自己能否說得清楚。

具備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能夠做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這樣的能力怎麼來?下篇繼續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