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城市還是回農村?這位彝族青年給出了選擇,一干就是14年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留在大城市等待翻身的機遇,還是回到農村老家,當一個種地的農民?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肯定會選擇前者,但對於32歲的彝族青年杞沅聰來說,他卻是那個少數人,毅然決然的選擇農村,通過地裏的農產品,幹出一番大事業!

現在看來,如果用一個字總結過去這幾年,在杞沅聰的字典裏,一定繞不開一個“拼”字。2005年,杞沅聰即將中專畢業,三年的學習擁有了修車的手藝,一邊嚮往城市的生活想拼命留下來,另一邊卻又放不下從小就接觸的家鄉“山貨”。

雖然很糾結,但16歲的杞沅聰,卻更偏向於留下來“子承父業”。 2006年,中專畢業後,杞沅聰在城裏的4S店幹了半年,終究還是回了三臺鄉,跟着父親販賣核桃等家鄉特產山貨。這一干,就是14年,爺爺和父親相繼“退休”,懵懂少年變成了家裏挑大樑的第三代山貨商人。

不過,幫助杞沅聰徹底打贏這場翻身仗的,還是拼多多。2019年7月,拼多多準備在大姚落地“多多農園”,並且無償捐資85萬元,杞沅聰第一個報名,把責任都扛下來。杞沅聰利用拼多多提供的啓動資金,帶領鄉親們迅速建立起了核桃工廠。

杞沅聰意識到,只賣種好的核桃賺不了幾個錢,但是一旦加工好,身價就漲了不少。另外,加工好的山貨還能通過拼多多上的旗艦店一賣,從而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

值得一提的是,店鋪自2019年10月上線以來,累計訂單達18萬筆,月平均訂單1.5萬單,月銷售收入85萬元。杞沅聰掐指一算,截至2020年12月10日,合作社線上線下總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這意味着,短短一年時間,杞沅聰和當地合作社就“拼”出了一個藏在山旮旯裏的“山貨王國”,也“拼”出了一條 “電商+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基地+加工廠”的電商扶貧之路。

不得不說,拼多多新農人的身份,讓這名曾經想要拼命逃離大山的青年,義無反顧地扎進了故鄉漫山遍野的核桃林裏,也讓當地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