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盛怒時忍耐須臾,俟心氣和平省卻無邊煩惱;處極難事沉思片刻,待精神貫注自然有個權衡

日子不是我們數着過的,而是推着過的,月亮落幕,天色漸漸亮起,準時起牀,準時送小孩纔是日常最基本的功夫。去對面喝一碗八寶粥,算是過了臘八節,這是一個從小就銘記在心的日子,老南陽人的口中,臘八粥是迷魂湯,喝過臘八粥,花錢就有些控制不住了。人們都迷了,一家子老老小小都都慌張着過年。

天色陰鬱,少了亮色,窗外的雞鳴聲從西邊的民房傳來,還有急促的火車轟鳴聲。遠遠可以看到車站路邊的瀝青鋪好了,這地下通道的多半年確實很麻煩。門衛老祖收拾牀鋪說今天粉刷牆的。泡一杯白茶,喝喝茶,把昨天的日誌發一下,整理一下資料,一會兒準備去一趟孫家樓。偶得閒暇,也會看看關於臘八的,信息。鰲圓寺釋演教師傅分享一段話說,很多人喜歡佔便宜,最後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修行往往要從不爭鬥開始,心甘情願喫虧,只求心安。這不僅讓我想起兒時的臘八節來。

娃兒們娃兒們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的時候要,日子緊巴,進入臘月,父母和老人就用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快過年了,好喫好喝的時候就要來到了。臘八節,俗稱“臘八” ,古代稱爲“臘日”,也叫“佛成道節”。爲本師釋迦牟尼佛雪山成道日,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

據經記載,在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因苦行六年,身心羸弱,後接受牧羊女呈獻的乳糜才恢復體力,在一棵菩提樹下端坐四十九天。在臘月初八這天,釋迦牟尼佛豁然徹悟,證得正等正覺,覺悟成佛。從此,臘月初八,便成爲佛教一個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也由此而來。南陽一帶古時候也要在臘月這天祭祀先祖和各路神仙,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農業豐收。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煮上一鍋添加了各種食物的“臘八粥”,要多到一頓喫不完纔好,兆示年年有餘。臘八是進入春節的第一個節日,時間臨近春節,過去農耕社會的風俗,過了臘八節,每家每戶就要開始籌備過年所需的一切物什了,因此就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清末民初,南陽城內城外廟宇很多,到了臘八這一天,各廟都會支起大鍋施捨臘八粥,讓那些喫不上飯的窮苦百姓喫上這頓臘八粥。臘八粥的內容很豐富,有五穀、芝麻、花生、豆腐、肉丁等等,通常要超過八樣。早期的臘八粥不加青菜,現如今隨着人們的口味越來越講究,芹菜、胡蘿蔔、金針菇、黑木耳也入了鍋,豐富了臘八粥的內涵。

準備走的時候,辦公室的同事熱烈的討論着濟源到底是地級市還是縣級市,其實網上解讀也很多了。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去北京參加一個培訓,要求是地市相關人員參與。但是濟源去的夥伴,主辦方讓其自費,說濟源不是地級市。雖然是省直轄,但是全國不管轄縣區的地級市只有四個,分別是廣東的東莞、中山,海南的詹州,甘肅的嘉峪關。2020年原來的三沙市設立了東沙區和西沙區。顯然濟源市是個縣級市,省內高配,源於2008年以來的改革衝動,後來逐步迴歸法治思維,不然就會亂套,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來。設立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算是一個變通,或者說是一種創新。一個同事說,凡事怪事必有妖。怎麼說呢?打人者,估計是到頭了。被打者,基本上到天花板了。這事估計會冷處理。大家散了吧。人民內部矛盾。單手輿情摻和,不好辦,各方的博弈失控。只好等待時間,等輿情降溫再公佈結果。

粉刷的師傅嫺熟的站在高架上粉刷,滿院子的粉塵,雖然戴着口罩,我說還是要注意防止粉塵。二膠廠門口看車的師傅,穿着皮衣耍着雙節棍,頭上戴着火車頭帽子,在電線杆邊的椅子上放着一個收音機和幾瓶蜂糖。人行道上修鞋的師傅也穿的很厚,正在給一個老年人割皮帶,皮帶扣多少錢,皮帶多少錢,老人的觀點是這些東西貨真價實實在。武侯路角的幾個老人沒見了,紅廟路只聽見世紀龍超市的喇叭聲。

三里河橋頭只剩下幾個賣水果的,賣蔬菜的少了不少。郭老師一個人坐在屋裏,一碗蘿蔔絲,一碗牛奶。八九點了才喫飯,說最近喫一個叫腦路通的藥,吃了之後心跳快了。我說冬天還是要注意保暖。說着書本已經交付出版社,手頭的事,歇兩天再說。門口的核桃樹哦說了兩年還沒有移走。屋裏滿是焚香的味道,郭老師說,快過年了,每天燒三炷香,等三週年了再給她入土爲安吧。孤苦伶仃的老人,似乎是這個獨生子女特有的現象,沒有之一。紅廟新修的房子在路邊靜默,梅溪河的倒影裏,彷彿可以看到早先的一點樣子。

我從文化路雙橋的桂柳樹邊去曙光社區。社區幾個幹部忙的不亦樂乎,每到春節都是社區最繁忙的時候,黃書記很久沒見,說社區兩委換屆,問能否參加選舉,只是做個差額。我說可以做個活雷鋒,把社區的事辦好就好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確實不容易。明天區里黨建觀摩,下一步問益博要搞什麼,我說紅色集市,把孫家樓和社區的紅色資源聚集起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雖然沒有往年的熱鬧,畢竟是過臘八了,街面上還是有不少過年的氛圍,府衙口遊客少了,小籠包子店門口有圍着兩個快遞員。在民權街的斜對面一個鐵皮箱裏裝着電池。一個快遞小哥說,這是充電器,送快遞專門用的,一個月費用三四百,平常人很少用,費用也不低。除了幾個老人坐在門口聊天,別的沒有什麼新變化。閆天喜餃子館的老闆站在門口跟幾個老街坊聊天。孫家樓道口,喬哥新裝了一個殯儀服務的顯示屏。這個在小區設置,專門做殯儀服務的門店,居然生意不錯。

惠大才一個人躺在屋裏,蓋着被子。剛開門遇到國傑過來,說起過冬一定要注意保暖。院子裏沒有陽光,溫度又低了不少。燒上水,小斐正在局裏開會,說跟臥龍區城建局李釗聯繫上了,把公益性公墓建設的事捋順了。茶開了,把院子和屋裏打掃一邊,留了不少浮灰。我拿起兩本書,準備去超市取單位發的福利。梅溪沙韓國棟學弟打來電話,在黨校辦點事,這會來孫家樓,想着一起看看,商量着能幹點什麼。

武老大蹲着惠大才屋裏,此時的孫家樓有點冷,沒有陽光,寒風從窄窄的夾道里旋轉徘徊,樹枝搖曳,偶爾一羣鴿子盤旋着過去。快十二點多時候,國棟打電話過來。雖然來南陽這麼多年,孫家樓是第一次。像每一個第一次來孫家樓的人一樣,需要仔細的品評這個古建的文化氣息。氣質,這是新建或仿建所沒有的東西,歷史從這裏走過。曲折迴環的夾道里,不知道多少人走過,老舍,該有唐王。

南陽中心縣委舊址,站在門口,卍字型的道路顯示的是古人的智慧與通達,依勢而建,風水輪轉,青磚漢瓦,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這就是小氣候與環境的作用,身臨其境,不言不語而有所頓悟,不張不揚而心悅誠服。從青天白日黨徽,到一號院二號院歷史,紅白毗鄰的艱難時期,依然絕然的書寫了南陽的紅色記憶。甚至是不久前的曹雲閣墓也被公佈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的一個思想光輝與行動先進,多年之後還被人記憶。從壁畫到窗口,從隔斷到檁條,從石條到屋檐,從屏風到大門,不大的格局裏,透視着清末民初人們的思想,只有這裏纔能有絲絲的風雲際會。

一直走到解放路,七步三拐彎,八十二年前某個夜晚的故事,老核桃樹和老土坯牆,空蕩蕩的夾道。當我騎着車子去世紀百貨二樓領春節福利的時候要,已經十二點,新華路上的梅溪河和三里河依然有着獨特的靈動。範登申大哥打來電話,準備在孫家樓做一個黨性教育活動,說起多年前去社旗縣張崗村的兒童之間圖書室的活動,大家依然是熱情慢慢,公益讓彼此看起來更加可愛。

陳主任打電話說下午一起去新區做退役軍人服務,想找兩三個人過去做一個統計,算是一次志願服務活動。給富生打電話的時候,他已經在超市幹了一段時間。後來他聯繫他的同學,也早已經找到了工作。給鄰居相瑞打電話是老早就已經定下來去讓她上大四的兒子一起去做志願服務,珮倫也沒有事,約好兩點十分出發。因爲是都認識交流起來就毫無違和了。珮倫說在包頭醫院院的學習生活,每天鍛鍊身體,天氣雖然冷但是暖氣好,一個學長談了後幾個女朋友,很多室友也談了,放射專業學的核物理等等。駿沛則是沉默寡言的小孩,一如他早年的樣子,馬上要上研究生了。問起他的外婆,他說去年已經去世了,他父親去世後,母親的店也不開了。聊着天,再遠的路也不用看風景,白河彎彎,天然的一幅水墨畫,街頭小品也會讓眼前一亮,南陽大橋的漢闕肅穆大氣,去管委會的辦公室不讓進。我讓佩倫把政府出入證放上就進去了。

新區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軍顯主任專職負責,民政辦主任不兼了。專職專責但是事多人少,來回圍着工作轉,各種報表資料應接不暇,人員不到位,工作開展着就難。下午算是梳理個頭緒,裏面還有不少資料需要完,一直忙到六點夜幕降臨。珮倫在解放廣場下車跑步回家,駿沛到院子裏回家了。做到辦公室休息一會兒去接孩子。田主任打電話說審計的資料做好了,讓明天過去拿。喝點水,接到一個好友的諮詢,似乎社工與心理諮詢的關係,作爲同齡人或者碩過來人,很多事見怪不怪了。人們怪罪互聯網和手機,責備別人的喜歡和主動。似乎馬上要處於崩潰的邊緣,自責無力。

在勸別人也在勸自己,孩子的們都沒有錯,他們的自我生長,人可以選擇環境,只是一個生活的具體環境,真正的大環境和信息社會的特點,流動性都差不多,所以到哪裏都差不多。首先我們要把孩子作爲人,而不是聖人。畢竟聖人只有一個。每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顧此失彼。所以在學業與孩子的感情上都有個輕重緩急纔好,慢慢來。我想起來南陽知府任愷的座右銘,當盛怒時忍耐須臾,俟心氣和平省卻無邊煩惱;處極難事沉思片刻,待精神貫注自然有個權衡。有時候說別人,更是在檢討自我 ,自信從容又滿懷陽光,不要被那些陰霾籠罩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等十點去檢查作業,孩子已經睡了,我沒有打擾他,等早晨五點半再喊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