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小院情結

文/王立虎

一到冬天,特別糾結與父母不願來城裏樓房裏住的原由,起初總是檢討我們做子女的哪裏做的不夠好,還是父母嫌樓層高出行不方便,直到下雪了,擔憂他們在老家取暖問題回去一趟,才漸漸明瞭,原來父母心底裏還是離不開他們那個窩,用文學術語來說,他們有小院情結。

老家的小院,被勤勞的父母梳理的特精緻,雖到了冬日,院裏花樹無花,但有青菜小拱棚,自供自給,無公害,喫着放心。

暖爐炊煙裊裊,門外雪花飛舞,家裏暖和融融,取暖燒水做飯一舉好幾得。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勤儉節約。記得去年冬天父母來城裏住了一段時間,無意中看到我交的取暖費單據,心疼不已,心裏不知換算成能買多少碳能燒多少水能做多少飯的賬目來。那段時間,父母天天怪怨室內溫度高,不適應,沒有冬天的樣子。

仔細想來,中國人對小院的理念,大抵是因着骨子裏的儀式感。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唯有在敞開式接地氣的院落裏,方能真正觸摸到四季之美自然之意。

想起小時候,我們也何嘗不是以小院爲中心,即便是外邊下着鵝毛大雪,孩子們閒不住,不在屋裏烤火,在小院雪地裏叉開八字腳走雪印,推起雪人,夠屋檐下的凍凍凌子喫……。小院,曾給了兒時的我太多的歡樂。

大概父母老了就希望自己能在這小院裏過這種有儀式感的生活。一個小棚,一壺熱茶,一院清歡,看大雪茫茫,在自己的晚年生活裏沉思,享受天倫之樂。

其實,我骨子裏也想有一個小院,幾把椅子,一壺熱茶,陪着家人圍爐而坐,笑聲不斷。雪停了,掃出一條自己的小道,冬日暖陽,曬在背上,暖洋洋的;少傾,用乾柴生火做飯,煙火濃香,一家溫馨,一家人在一起,喫着熱氣騰騰的飯菜,大人說點陳年舊事,家長裏短,孩子說些學校趣事,人情溫暖,在一蔬一食裏流淌。

冬日小院的情結,具有最溫暖的儀式感。難怪父母如此迷戀老家小院。大概等我老了,也是如此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