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小院情结

文/王立虎

一到冬天,特别纠结与父母不愿来城里楼房里住的原由,起初总是检讨我们做子女的哪里做的不够好,还是父母嫌楼层高出行不方便,直到下雪了,担忧他们在老家取暖问题回去一趟,才渐渐明了,原来父母心底里还是离不开他们那个窝,用文学术语来说,他们有小院情结。

老家的小院,被勤劳的父母梳理的特精致,虽到了冬日,院里花树无花,但有青菜小拱棚,自供自给,无公害,吃着放心。

暖炉炊烟袅袅,门外雪花飞舞,家里暖和融融,取暖烧水做饭一举好几得。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勤俭节约。记得去年冬天父母来城里住了一段时间,无意中看到我交的取暖费单据,心疼不已,心里不知换算成能买多少碳能烧多少水能做多少饭的账目来。那段时间,父母天天怪怨室内温度高,不适应,没有冬天的样子。

仔细想来,中国人对小院的理念,大抵是因着骨子里的仪式感。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唯有在敞开式接地气的院落里,方能真正触摸到四季之美自然之意。

想起小时候,我们也何尝不是以小院为中心,即便是外边下着鹅毛大雪,孩子们闲不住,不在屋里烤火,在小院雪地里叉开八字脚走雪印,推起雪人,够屋檐下的冻冻凌子吃……。小院,曾给了儿时的我太多的欢乐。

大概父母老了就希望自己能在这小院里过这种有仪式感的生活。一个小棚,一壶热茶,一院清欢,看大雪茫茫,在自己的晚年生活里沉思,享受天伦之乐。

其实,我骨子里也想有一个小院,几把椅子,一壶热茶,陪着家人围炉而坐,笑声不断。雪停了,扫出一条自己的小道,冬日暖阳,晒在背上,暖洋洋的;少倾,用干柴生火做饭,烟火浓香,一家温馨,一家人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大人说点陈年旧事,家长里短,孩子说些学校趣事,人情温暖,在一蔬一食里流淌。

冬日小院的情结,具有最温暖的仪式感。难怪父母如此迷恋老家小院。大概等我老了,也是如此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