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 李紅教授淺談如何成爲優秀研究生

Hello,

這裏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在“心儀科技”舉辦的“博導帶你做科研”系列活動中,第三期邀請到了李紅教授進行直播主講,本期整理了一下直播內容,幫助大家學會如何在科研與創造中成爲一名優秀的研究生。


主講人 : 李紅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候任理事長、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心理與社會學院創院院長、深圳市心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心理學組)成員、深圳市國家領軍人才、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近500篇


PS:以下內容來自於直播視頻轉錄,後臺回覆關鍵詞“優秀研究生”即可獲得所述PPT以及視頻鏈接啦!




● 學會做研究是研究生的核心任務

● 科學研究的規範性

● 選題的經驗

● 如何獲得好的idea

● 開展研究的經驗

● 論文寫作的經驗

● 查閱文獻的經驗


PS:由於篇幅有限,本期只整理了前四個部分,下一期繼續介紹後三個部分,歡迎持續關注喲~



首先,研究生教育是創造新知識的教育。

號教育指的就是本科及以前的教育。


本科及以前的教育是指學會學習是主要任務,老師講什麼,學生能夠聽懂就行了。

逗號教育指的是碩士教育。


碩士教育要求學會做研究是主要任務,老師提示一下,後面的由學生完成。我以前在西南大學的時候,告訴學生當老師其實最好當了。每次遇到學生就問:What’s the new?有什麼新進展呢?學生在回答之後,老師又接着問:What’s the next?下一步怎麼辦呢?所以當這兩個問題回答好了,學生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經常性地見面。

問號教育指的是博士教育。


博士教育的時候,其實學生更多的是需要發現問題,然後來解決問題。所以說和碩士階段有所不同。碩士階段,導師提問題學生來解答,博士階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答。



這裏就和傳統的教育有一點不同,我覺得是在研究生階段需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必須有一個新型的師生關係。


以前我們認爲老師就是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就是學生,那是很難平等的。但是研究生階段老師和學生是平等,是因爲老師並不一定真正能教學生知識,所有的新知識都是老師和學生作爲主體共同發現的。所以我個人認爲,在探索未知問題面前,學生也是一個探索者,老師其實也是一個探索者。略微的不同可能是老師的探索經驗豐富點,可以作爲引路人。這裏指的不是道德上的平等,而是科學研究上的平等。


其次,我認爲培養獨立科研能力是核心。


所以這裏有別於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主要是系統地傳授知識、掌握知識。研究生不一樣,你不是來聽課的。所以,我不主張研究生要上很多的理論課,而應該是在科研中獨立培養做科研的能力。



那麼怎麼學習呢?我覺得有幾個特點:


第一個,就是不求全,但求精。


所謂不求全就是沒有必要非常系統地去把所有該學的東西都學了,這做不到,因爲只有三年。求精就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


第二個,就是從學習對象來講,主要有專業和基礎兩個方面。


在專業方面,要根據研究需要以讀文獻爲主,來掌握嶄新的知識;


在基礎方面,我覺得要非常精通英語,以及本專業內通用的研究技術與方法,其實都是圍繞着解決問題爲目標的。


第三個,那就是要強調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


在研究生階段,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自主發展就是按照自己的學習需要來制定目標。所謂社會參與強調的就是我們所做的一切研究工作都要對社會有用,對人民有用,對國家有用。這個階段應該培養責任感。


另外,大學的職責包括四個部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



研究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我覺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必須要有偉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


高抱負很重要,但光有高抱負還不行,還需要實幹;


第二點,必須要勤奮刻苦。


我個人觀點認爲每天要保持十二個小時學習,早上六點過起來,鍛鍊一下,喫完飯就開始工作;到中午午休一下,再到下午五六點喫完飯,休息一下,再學習到晚上十一二點,我們是沒有節假日的;


第三點,必須處理好導師的關係,尊重師長,堅持獨立思考;


最後,就是要激發個人潛能,自我激勵。



怎樣衡量一個人是否學會了做研究呢?尤其是對於研究生來講,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 ,科研的完整流程是否完成?


完整的流程一定要每個環節都要做到。完整的流程主要是指從讀文獻開始,到根據文獻提出思考,尤其是發現別人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很重要。然後,設計相應的實驗設計方案,並收集數據,做完實驗之後就開始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對於結論後還要想出很好的方法去解釋,並寫成論文。然後投稿出去,和審稿人進行交流。科研的完整流程是必須完成的。


第二,是否發表了高質量的論文?


完整的流程做完了,但是文章發表不出來,人家就很難用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衡量你是否學會了做研究。所以我個人觀點認爲,儘管現在有說法說不爲論文,但不是說不發表論文,只是不把論文作爲唯一的標準。但毫無疑問論文還是一個標準,而且是高質量的論文。國內就是心理學報、中國科學、中國社會科學等等,國際上那就多了,SCI、SSCI等等。


第三,學位論文是否通過?


有的同學在研究生階段發表了一兩篇或三篇論文,他自己以爲很好了,外人也覺得不錯。但是他在答辯的時候沒做好,就被罵下去了,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視學位論文。



那麼怎麼來做研究呢?


首先,要讀文獻,選題。


我們要讀新文獻,有影響力的文獻。引用輸出多的,那就是很經典的。經典文獻對於你掌握這個領域的最核心、最關鍵的東西很有幫助。另外,就是要看高影響因子雜誌上的文獻,還有你的領域裏面具有代表性的刊物的文章。現在還是要看新的、前沿的、影響力大的雜誌,只有這樣纔能有較大的空間去發揮。


其次,建立一個氛圍也很重要。


要善於請教、合作與交流。請教的對象包括導師、師兄/姐、國內外同行專家,同樣,他們也是合作與交流的對象。從過程來講,就存在着怎麼去醞釀與捕捉靈感的問題。怎麼去醞釀呢,得要有充分的時間,我們要堅持“三上”原則: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只有利用好這些時間,我們纔可能充分地去思考。

最後,科研還是要以創新作爲目標的。


創新就需要掌握本學科深厚的基礎知識,再進行學科/領域交叉。所以,我們現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基因組學、信息科學等都交叉得很厲害。


首先,做科研也有一定的規範。


簡單講,儘管每個學科的規範都不一樣,但是都有嚴格的規範。比如說對於心理學,存在APA規範,從一個人讀文獻、做實驗到發表文章都有一系列的規定,包括在什麼地方該用什麼標點符號,在什麼地方該不該有下劃線等等。因此,讀研究生要掌握這些規範。

另外一個就是倫理規範。


比如說,從心理學或者生命科學來講,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就是尊重生命。這裏就有學術研究的倫理委員會來保障。


還有一個規範是學術道德的問題。


學術造假是全世界學術研究裏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我有一年的時候回母校查詢檔案,竟然發現我研究生時手寫的作業還留在檔案裏。我講這個就是想說,將來萬一等你有名了,人家就會看你的論文是不是這裏拷貝一段,那裏拷貝一段。將來萬一你成了院士,獲得了諾貝爾獎,人家關心你的過去,拿出來一看,有造假的案底,那你的聲譽就沒了。



我這裏簡單地談一談關於做研究的經驗。


首先是選題,選題一般要注意三點


1. 社會需要;


2. 自己可能,簡單講就是量力而行;


3. 別人尚未研究的,但是呢,所謂填補空白,現在基本上沒有真正的空白。所以這個挺難的,但是我們還是有得做。


另外,課題的選擇得與國際接軌。還得要有可發展性,最好是一個原創性的話題,不要一個課題人家做了幾十年,你還拿來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價值就很低。


選題的類型有兩類:

一類是前瞻式選題:


實際上是讓你往前看,意思是往過去的文獻看,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這就要求對你所研究的問題徹底查閱文獻。但這個方法對新手不利,因爲你實驗室的師兄師姐或者其他實驗室可能已經研究過了,但其實也問題不大。

一類是回顧式選題:


首先,要求你閱讀本領域最新的權威的綜述,在綜述裏面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幾個感興趣的話題。因爲綜述是人家讀了很多文獻後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後寫出來的,就相當於他去讀了文獻,你來掌握這個框架。因此,相對來講就是一個捷徑。


然後,看這個話題出自哪裏,把原始文獻找出來,讀了以後就知道這個話題的起點是什麼,現在做到什麼程度。在讀了之後,也許你可以重複他的研究,也許可以改進他的研究。


此外,重複別人的研究也有兩點價值


第一點是通過學習別人的方法學會做研究;


第二點是我們可以提供一個證據驗證他的觀點是正確還是錯誤的。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有話可以說的。



文獻浩如煙海,我們怎麼來獲得一個好的idea呢?


獲得好的idea方法有兩種:


傳統途徑就是讀文獻。我今天講了很多次讀文獻,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弄清目前的研究現狀和要解決的問題等。


非傳統途徑就是善於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領會到一些問題,一些idea。


我遇到一些學生,有很多idea,我覺得這些想法都不錯,但是呢,一個月過去了,我問他做了沒有,他說沒做,兩個月過去了還是沒做。已經報告了七八個idea了,一個都沒做。我們做決策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成本還很高。有時候拋個硬幣就好了。


獲得良好的idea其實沒什麼基礎。如果說有,那還是讀文獻。


我這裏有一個小小的標準,一個碩士生至少要查閱300篇文獻,粗看150篇,細看50-100篇,研讀25篇,精通10篇。


查閱是指看過標題,沒用就扔掉;


粗看就是看了標題,作者,摘要,再把文章瀏覽一下,有價值就繼續細看;


細看就是從標題到作者、單位、摘要、前言、方法、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等要仔細看;


研讀就是探究爲什麼這樣寫,不那樣寫,爲什麼這個結果看起來不太好等等;


精通就是探究爲什麼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爲什麼提這個研究不提那個研究等等,背後一定有它隱藏的東西。


這是對碩士生的要求,對博士生我們就要求翻一倍。至此,本期就到此結束啦!



直播活動主題:心儀科技“博導帶你做科研”系列活動第三期

直播主講題目:科研與創造:淺談如何成爲優秀研究生

主播主講人:李紅教授

直播主辦方:上海心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由於篇幅問題,本期就只介紹了前面的四個部分,包括學會做研究是研究生的核心任務、科學研究的規範性、選題的經驗、如何獲得好的idea,十分感謝“心儀科技”的支持以及李紅教授的講授。


在下期中,我們會接着介紹後面三個部分,包括開展研究的經驗、論文寫作的經驗、查閱文獻的經驗等。我們下期再見!


PS:後臺回覆關鍵詞“優秀研究生”即可獲得所述PPT以及視頻鏈接啦!


校對:喵君姐姐

整理/排版:華華

圖片來源:iconscout


*內容與鏈接已獲得李紅教授與心儀科技授權,其目的在於促進信息分享交流,不做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管理人員刪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