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舉直錯枉(《論語》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衆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論語》顏淵22節。達者四要:正直、無私、智慧、低調,在這一節,終於輪到察言觀色所指代的智出場了。

還是上一節那個同學,覺得"崇德、修慝、辨惑"三步到"達"還沒學完全,剛好孔老夫子也認爲還沒教完,於是師徒兩人繼續着上一節的問答: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上一節"崇德、修慝、辨惑"三步最終目的是仁,於是樊同學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老夫子答曰:愛人。

樊同學繼續問:問知,子曰:“知人。”前一個知是智,怎樣纔算是智者?孔老夫子告訴他知人是智。

這時候樊同學的其實還是沒弄明白,樊遲未達。估計樊同學很想知到察言觀色在到""的路上如何起作用,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就連孔老夫子也看着急,得了,我還是繼續往下講解吧,您也別提問了。

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孔老夫子曰:“推舉正直的人置於邪曲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曲的人正直起來。”

可惜樊同學還是沒能領會,但也不敢再問,估計是強裝着已懂的樣子,退了出來。運氣還好,碰到了學霸同學子夏,總算抓到了救命稻草: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剛纔我看見老師,向他問知,老師說:‘推舉正直的人置於邪曲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曲的人正直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學霸終歸是學霸,子夏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讓樊同學明白了這裏的智,這個知人的意義。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衆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子夏說:“這話含義深刻呀!舜擁有天下後,選擇了大家推舉出來的皋陶(管理政事),不仁德的人就躲遠了。湯擁有天下以後,選擇了大家推舉出來的伊尹(管理政事),不仁德的人也躲遠了。”


這裏的關鍵字是舉,推舉、舉薦。上位者自己用人叫用、叫提拔而不能叫舉。再者,現在是講"達"的時段,不是講轄內的克己復禮。

如何把仁德之政推廣出去?除了上一節講的做好自己外,還要把正真仁德的人才推舉上去,舉薦到外面,或是更高更大的層面去執政,這樣他所執政管轄地區的非仁德之政自然隱去,不仁者遠矣。

那麼推舉人才的第一步是什麼?是知人,是智,是察言觀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