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經典東方不敗到作家的蛻變:林青霞靠寫作做回自己

影視明星寫作出書並不罕見,但真正轉型成爲作家,還得到文化圈力挺的卻真的不多,林青霞恰恰成功地實現了這種轉型。

她十七歲就跟電影結緣並一夜成名,見證了電影潮流的起落,也在衆多角色中體驗過不同人生的浮沉。

可成名帶來的壓力和長期的體力透支,常常讓她的神經繃得緊緊的。

亦舒曾評價:青霞是一個極其脆弱的人。

朋友們常常鼓勵她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用文字分享出來,她一直不敢嘗試。直到爲了追憶去世的好友,林青霞寫下第一篇文章,才真正開啓了她的寫作生涯。

如今,她不但出版了三部曲《窗裏窗外》《雲來雲去》《鏡前鏡後》,還有一篇文章被收錄到《大學語文》的教材裏。

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林青霞並不屬於天賦型選手,但對寫作卻有着驚人的自律和熱情,同時從她身上可以看到無限的可能。

那些總是說,“我的人生定型了,不想再折騰”的人,一定無法體會到,人這一生,有真正熱愛的事情是多麼幸運,你會爲因爲有了奮鬥的方向而想法設法要把它做到最好。

1,高人指點

施南生說過:“青霞最大的本領,是很會交朋友。”

她的朋友不僅遍佈演藝圈,文化圈很多名人也是她的摯交。林青霞能成爲作家,和這羣慧眼識珠的朋友是分不開的。

早在2004年,香港著名詞曲作家黃霑就曾跟林青霞約稿寫專欄,但她當時不敢答應。兩個月後,黃霑駕鶴西去,爲了追憶他,林青霞寫下文章《滄海一聲笑》,並在追思會當天一字不改地刊登出來。

許多朋友看到後都支持她、鼓勵她,才讓她越來越有信心寫下去。

但寫作這件事只有信心是遠遠不夠的。

林青霞自曝,高中畢業後並沒有考上大學,年輕的時候也不看書,平常連菜單都要看很久。

但接觸寫作後,她偏偏憑着一股韌勁,讓文化圈的朋友們刮目相看。

每次寫好文章,她總是要傳給所有的朋友看,還追着人家徵求意見,大家除了爲她感到高興,甚至比她還投入,紛紛加入到提供建議的隊伍中來。

當大家意見相左,於是又讓她聽從自己內心的感覺寫。

她請教過的高人很多,譬如馬家輝、金聖華、董橋、倪匡、龍應臺、林燕妮等等,只要是跟文學有關的的朋友都被她纏着不放。

更難得的是,林青霞不怕改稿,她汲取朋友們的意見後,會靜下心來爲了一個詞語、一個標點符號,不厭其煩地改上十次八次。

她的謙遜和對創作的熱情總讓朋友們感動不已,同時她也藉助文化圈的資源實現了寫作能力的突飛猛進,可以說這是林青霞特有的優勢。

很多人說林青霞憑寫作華麗轉身,其實,她只不過幹一行愛一行。不管是影星還是作家的標籤,不變的是她對完美作品的極致追求。

真正的朋友是懂得彼此的喜怒哀樂的人,才更願意時時刻刻被你麻煩或者麻煩你。

那些懂得你的不易的人,比誰都更盼着你好。你也因爲懂得對方的用心良苦,努力活成嶄新的自己。

2,熱愛的力量

大多數的明星出書後就沒有下文了,本以爲林青霞也不過是一時興起,誰知她卻把寫作當成新的事業來經營。

從開始寫作到出書,林青霞像着魔般不斷尋求突破,還總愛跟朋友們彙報她最近的收穫,比如:

“這兩天我在看沈從文。”

“昨天,我在背《蘭亭序》。”

她讀書寫作都放在午夜,似乎在那樣的夜晚讀的書和寫下的字,才能和真實的林青霞交融。

曾在多年前,就有出版社跟林青霞討論出書,打算從一個較高的視角去理解和詮釋她的生命經驗,然而因爲種種原因導致企劃擱置。

若干年後林青霞的人生經歷了更多變化,結婚、生子、暫別影壇、父母離世……熒屏上的劇本變成了血肉之軀的親身經歷。

此時提筆,或許纔是最佳的時期,因爲如今的她懂得如何更精準地表達喜怒。

林青霞的書是用散文的形式隨心所欲地在記憶裏遊走,摒棄了自傳的種種常規限制。

自由放飛的感覺讓她更加熱愛寫作了。

有時候林青霞伏在梳妝檯上寫東西,發現女兒進來想找她聊天,就像看到唯一的讀者,硬拖着女兒聽她讀文章。那副小學生的模樣讓女兒都哭笑不得。

馬家輝經常訝異於林青霞對寫作的認真,好多個凌晨深夜,他總能收到林青霞的稿子,而且還是接二連三的第一稿、修訂版、第三版第四版……她努力的程度精細到每個字詞都不放過。

都說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其實,熱愛才是讓自己堅持下去,變成高人的理由。

只有找到自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託的人,纔會樂此不疲,並對常人眼中的辛苦視而不見。

真正的熱愛,不會衝動行事,而是懂得細水才能長流。

3輕裝上陣

曾經有一位自稱影迷的男士,讀過林青霞發表在報刊上的所有文章後說:“確實是個會寫文章的人,只是一生如意,未經磨難,篇章裏少了三分滄桑!”

聽到這話,林青霞的好友董橋笑了,他表示:“文章只分好壞,不分哀樂,真要林青霞受苦受難才寫得出驚世鉅作我情願她不寫。”

林青霞的文章不浮誇,不引經據典,卻處處充滿真誠,這樣的文風是受到季羨林作品的啓發。

“季羨林的《老貓》沒有很難的詞彙,也沒有很多的成語,但寫得很有感情。這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啓示,讓我覺得寫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語或者很艱難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最真的真性情寫出來。

沒有誰生來就一帆風順,如果把總想把一生的大悲、大痛和大難都訴諸筆端,充其量只算是剖開結痂的傷口滿足別人的好奇心。

林青霞在經歷生命裏最不可承受之痛時,用聖嚴法師的箴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順利過度。

寫作恰恰是林青霞“放下”的最好體現,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歇斯底里,只有淡淡筆觸下的平和從容。

曾經身處聲色犬馬的演藝圈,林青霞不得不披着厚重的殼保護自己,不曾想,息影后的寫作爲她打開了另一個天地。

只有面對文學,她才褪下了層層鎧甲,輕裝上陣真正做回自己。

很多人喜歡負重前行,總以爲這就是自己的命,面對新的契機,總是率先打退堂鼓,卻不知道,放下包袱纔是不給自己設限的第一步。

4,寫在最後

美人在骨不在皮。林青霞用寫作展現了她外貌之外的知性美。

她半生輝煌,功成名就,是常人眼裏的人生贏家,但卻勇敢邁出舒適區,嘗試用文字重新整理記憶,並在花甲之年煥發新的生命力,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無論什麼年齡,只要找到熱愛的事情,就請想盡辦法實現它,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名成家,而是爲了餘生瀟灑輕鬆,做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介紹

柯婉,湯小小寫作基礎班、點評提高班學員。慢熱撰稿人,一邊寫字,一邊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