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試論作文教學中的積極素材》的點評1

《試論作文教學中的積極素材》一文寫於2018年暑假之前,那一年正好帶完一屆初三。自己看這一篇小文,總是覺得有一些不倫不類,因爲我是用心理學的理論來分析作文教學的。其次,最後一個部分,就是如何運用“積極素材”這個概念以及相關原理,來推動寫作,寫得還很不夠。

成爲學習者大象項恩煒老師的點評:

從真實問題出發,進行思考;

把現象做了提煉,進行命名;

對知識做了分類,形成結構;

更難得的是,最後提出了指向操作的策略。

無錫市一中杜宗汾老師的點評:

覺得有較多的理論色彩和學術色彩,還運用到心理學方面的一些理論,於我而言,只是學習罷了。與"積極素材"相對應的"消極素材",你似乎未置一辭。如果比對着舉例展開,是否可給讀者更清晰的信息?

廣東王不了老師的點評:

梅老師,您的論文拜讀了兩遍,受益良多。「積極素材」是您首創,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新詞,它本身就是對現有寫作教學的反思。

教育類的書我讀得很少,語文方面的論文就更少了,所以,下面的感受多半隻是門外漢的一點看法,我姑妄言之,您姑妄聽之吧。

1、「作文教學中的積極素材」本身是個值得寫至少一本專著的大題目,一篇論文,恐怕很難談透。我想,這也許是您覺得「不夠完善」的最主要原因,即篇幅不夠。

2、積極素材概念的界定。這是個極有價值的概念,但我以爲,本文對積極素材的定義與描述似乎稍稍繁複了一些,而且大多是通過與積極詞語、自傳體記憶的勾連、與消極素材的對比來側面描述。如果能用更簡潔的方式正面界定,肯定更好。當然,這個問題您想必在構思時就已考慮過,正面定義,確實難上加難。

3、整篇文章,我中午初讀時是一口氣讀完的,十分暢快!有些地方,比如《心中的星》但讀第二遍時,感覺有些聯想到的案例和概念(如第二部分「什麼是積極素材」和)似乎刪去更好。

如果簡潔一點,這篇論文我的讀後感就是兩個詞:啓發(學生對素材和寫作技法表現出不同的遷移能力,原來與素材本身有莫大的關係!),感動(您的價值觀是我深感認同的,而您的實踐與洞見不只讓我佩服,更有一份感動)。

無錫省錫中實驗學校肖敏娟老師的點評:

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從兒童教育學方面,從一些理論家和實踐家,加上自己的實驗,提出了自己新的視角:積極素材,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想起了起源於計算機的“深度學習”。

素材是什麼?是生活的原生態。

積極素材是什麼?根據你的心理學原理,應該是在特定情境下能被清晰喚醒,能細節呈現,能重新整合,帶有情感體驗,並能深切理解,可創造運用的生活素材。

而消極素材是什麼?是沉睡無法喚醒的,模糊的,感情單薄,理解膚淺的,無法被運用的生活素材。

積極素材的特點可圍繞積極素材的概念理解,所以積極素材概念的提煉顯得尤爲重要。

積極素材的積累與理解,整合與解剖,運用與創造,應該是寫作過程中的要義。

本文如果從論文寫作的角度來說的話,我感覺前人的理論援引較多,自己理解的部分還不夠透徹,這一部分內容還得加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