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讀什麼類型的書籍?

現在來說,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學校還是離開校園進入社會;腹有詩書氣自華,要讀詩書。但現在圖書館、書店那麼多,圖書更是浩如煙海,那麼我們都讀什麼類型的書籍呢?

1,知識類的書籍,我們從小到大的課本都是知識,認識社會和世界的開始。

2,技能類的書籍,Office、編程、職業技能提升等;爲了積累自己的工作能力、經驗。

3,思維類的書,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古代歷史、現代歷史、政治類書籍等等,學習思維方法,提升思維方式。

4,審美類的書,看起來沒用,實際上提高文學素養、審美認知能力,詩詞歌賦、文學藝術。

5,文學小說類,但是選擇品類最重要,不是言情小說、種馬小說等等。

讀書很重要,選書更重要,但真正能幫助人們提升格局的書,是知識類、思想類的書。而且必須是終身讀書、終身學習;其實離開校園之後的讀書學習纔是真正的開始。因爲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是素質和學歷、技能全都分裂的;讀了那麼多年書,拿了那麼高的學歷,然後一個人沒素質,出口成髒而不是出口成章,甚至殺人放火,踐踏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這些聽起來不覺得諷刺嗎?這並不是個例,值得重視與深思。

還有這些年來一直都流行着一種說法,大學畢業就待業、失業,有些不如技校呢。教育,就是教出來有素質的人,但現在教育變成了單純的應試教育、學歷教育,這是對教育的矮化;說明現代教育比起古代教育差遠了,古代接受教育就是士人教育,也就是素質教育。古代的士人教育與通識教育...... 

讀書,能獲得知識、技能、文化,三個層次;知識,爲了學歷;技能,爲了工作;文化,爲了素質。大多數人讀書(專指現在的學校教育),有知識有學歷,但是沒技能;有知識有技能的,又沒有文化。所以大學畢業就待業甚至失業,是因爲只有知識學歷,但沒有謀生的技能。所以先通過應試教育有了學歷,進入社會實踐後再有了謀生的技能;最後個人追求素質,成爲有文化有修養的人。這是目前的一條不合常理但卻不得不這麼走的路,等什麼時候學歷知識、謀生技能、文化素質這些都能統一起來就合情合理了。

然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有邏輯支撐與驗證;理論的東西學好學透學精非常難,但與實踐相結合,能否指導實踐,再反饋給理論更難。最好再自己總結出來思維、思想傳世,當然這是難上加難。以聖人般著書立說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和他人,實在是太爲難了;但是不代表我們就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不總結自己的思考、思維、思想。

所以,終身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