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被人噴了

前陣子我在B站發了個視頻,聊到關於辛苦錢的話題,唔,彈幕和評論裏懟的人不少。

比如視頻提及,我之前有陣子連續每週上班80個小時,有人說:“每週80個小時多嘛?我每週上班120個小時呵呵,閒人破事多。”

以及聊到“儘量少掙辛苦錢”這個觀點,有人說,您可真是天上的神仙,看着地上忙碌的人們鄙視道,爲什麼要爲了錢那麼辛苦呢?

坦白講,兼職做自媒體幾年了,我的心態早已和從前大不相同。

今天剛好借這個話題,聊點兒心裏話。

01

我自認包容性還不錯,有時文章下有不同於自己觀點的聲音,我幾乎全部都會精選出來,有些質疑或反對得有道理的,我還會特別用心回覆,甚至還有讀者和我“不打不相識”,後面加了微信成爲好友。

但有兩類評論,我很少搭理。

一個是攻擊謾罵,一個是強調“你錯了,我對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其實不具備可溝通性。

我在B站關注的一位生活區up主,她視頻中和女兒互動時有時會說,哎呀XX(小孩暱稱)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小寶貝啦!媽媽最愛你啦!

很正常對吧?

彈幕裏就有人說,別的小孩就不可愛嗎?就這樣敢叫最可愛?

這樣的情形,現實中比比皆是。

我說,攢錢對年輕人來說,是累積財富很重要的一步。

他說:胡扯,馬雲那麼多錢是靠攢下來的?

我說,房子給人帶來安全感。

他說,難道存錢就不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嗎?

我說,失業了不完全是壞事,可能是個轉機。

他說,你覺得這叫好事?站着說話不腰疼!

剛開始我看了還會試着解釋,可我逐漸發現越解釋越糟糕:大概率地,我會得到更具攻擊性的回覆、更洋洋灑灑的論據。

人們的日常表達分爲兩類:

1、事實。

2、觀點。

正如劉潤老師說的: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

有些人根本不想和你交流什麼,僅是大功率輸出自己的想法,希望享受“我是對的”的快感。至於事實有沒有被曲解,觀點有沒有被過度解讀,這不管,反正就想吵到他贏了爲止。

《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想贏,一種想贏得辯論。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是後者。

對人對己若記住這點,能減少諸多沒必要的困擾。

對人時:別看到不符合自己觀念的東西就猛踩。

對己時:如果有人因爲觀點而抨擊你,要知道他或許只是認爲你與他的想法不同而已(當然,沒說這種做法就OK,後面會具體聊到)。

成年人最重要的覺悟,就是明白爭吵對錯往往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要儘量遠離“辯論者”。

02

不知道你發現沒,互聯網世界比現實生活更容易發生爭論。

原本人們活在不同信息環境裏,相互扎堆,很少交叉。而互聯網磨平了信息差,讓五花八門的決策模型全部展示出來。

有個真相是:人的眼中,時常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證實性偏見”,指的是當我們主觀支持某種觀點時,往往傾向於尋找那些支持我們觀點的信息,而對那些相反的信息視而不見。

多數人只是爲了尋求認同,而不是在不同中吸收學習。

互聯網科技更懂得投其所好。

羅永浩直播時,有人說,到底要屏蔽你多少才能躲開你?怎麼整天都能看到你?

老羅說,以前他們有個同事看的短視頻,全部都是穿着熱褲的清涼美女,同事說好煩啊,不想看到這些。“就因爲你老點開看,算法推薦才把這些推送給你。所以你現在明白,爲什麼你老看到我了吧?”

隨着網絡算法越來越“懂你”,你接收到越來越多的高度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信息,固有的思維圍牆就這麼一寸寸地加高了。

事實上,你反而應該多關注一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

我們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網站,其實就是想看看那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和事、看看這世上更豐富的可能性,跳出思維上的同溫層。

成年人的學習,最重要的並不是信息,而是看世界的不同角度。

而面對不同時的反應,決定了你的認知可擴展性。

03

之前我聊過一件事,李佳琦有一次直播演示產品時翻車,隨後網絡上出現多篇類似“被努力毀掉的李佳琦”“過度努力會毀掉你”的熱文。

一篇文章的評論區高贊評論,是呼籲健康的重要性,後面評論的風向就是強調健康。

另一篇文章的評論區最高贊大致是說,千萬別當“奮鬥逼”,後面評論中就不少人冷嘲熱諷。

網上衝浪時有個常見的現象,最高讚的留言,基本決定了整個留言區的論調。

人是有羣體意識的動物。

《烏合之衆》裏有幾句話,可謂歷久彌新:

1、羣體通常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2、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3、個人一旦成爲羣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爲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

許多人在互聯網上表態時,是沒有經過任何思考的。

看到有人罵,那就跟着罵;看到有人誇,那就跟着誇。不管說什麼末了還加一句“同意的請給我點贊!”渴望更多人站隊自己。

《無敵破壞王》裏有句看似搞笑但意味深長的臺詞:上網第一條原則,不要看評論。

互聯網時代,羣體效應被網絡放大,人們在衆說紛紜中聽到了無數的聲音,唯獨最容易忘記自己的聲音。

不盲從,不站隊,纔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

04

最後再說一點,別習慣情緒性地表態。

有話好好說。

動不動陰陽怪氣、惡意抨擊,你只會悄無聲息地被情緒牽着鼻子走。

同一種意思,不同的表達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A:喫一塹長一智,以後千萬別再踩坑了。

B:真是人類迷惑行爲啊,傻子都看得出他就是如何如何,活該你倒黴!

這區別你品品?

表達意見時,假如你是通過謾罵、嘲諷等負面態度,哪怕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也會大打折扣。

畢竟就算是人民幣,掉到糞坑裏也未必有人願意撈出來。

常態化的渾身帶刺,其實給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

首先,沉湎於負面情緒裏久了,你看什麼都不順眼。其次,一個整天惡語相向的人,最可能得到什麼?

別人也對他惡語相向。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爲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網絡社交多數時並不複雜,你多釋放一些善意,就會得到多一些善意,你多釋放幾分惡意,自然也會被惡意盯上。

吸引力法則無處不在。

希望我們在充滿各種聲音的世界裏,靠近人性中好的那一面。

讓溫暖與樂觀成爲自己生活的底色。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