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騎應該讀作jì,還是應該讀作qí呢?

前言

昨天讀到這樣一個問題:"一騎紅塵妃子笑",將"jì"改爲"qí",不會破壞詩韻嗎?

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裏的騎,是讀"jì"還是"qí",似乎有點爭議。

看到有網友貼出了1963年出版的《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其中標註到:

騎(鐵騎)"qí",不取"jì"音


雖然有權威如此,不過從詩歌本身的特點和規律來說,這裏只能讀作"jì“,不能讀作"qí"。

一、律詩的特點

還有網友比較偏激地說: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就是照顧文盲改的東西,不知道老一代的教育學者知道了,會不會詐屍。”

話糙理不糙,爲什麼這樣說呢?

杜牧這首詩是首近體絕句,即格律詩,自然要遵守律詩的平仄規則。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

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押韻的七絕。第三句:中仄中平平仄仄,其中第二個字必須是仄聲,因此只能是去聲"jì",不能讀作平聲"qí"。

在漢字中,像”騎“這樣有多種讀音的字不少,有的不同音同義,有的不同音意義也不同。

這些字用在律詩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字的音和義是否符合格律的要求。


二、異音同義的字

很多漢字有不同的發音,其中一部分字,不同音但是同義,例如:

看、過、聽........

這些字,有平仄兩種不同讀音,卻有着相同的意義。因此在古詩詞中,有時候作爲平聲用,有時候作爲仄聲用,意思是一樣的。

例如歐陽修《寄子山待制二絕》:

聞君屢醉賞紅英,落盡殘花酒未醒。嗟我落花無分看kàn,莫嫌狼藉掃中庭。

這裏的看,是仄聲,讀作[kàn]

又如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kān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裏的看,是平聲,讀作[kān]。

杜甫的《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中有句:

官是先鋒得,材緣挑戰須。身輕一鳥過[guò],槍急萬人呼。

杜甫的《過宋員外之問舊莊》中,這個過,成了平聲:

宋公舊池館,零落守陽阿。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 guō ]。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這類字,平仄不同,意義相同,如同麻將牌裏的混子,可以隨便用。但是“騎”這個字就不同了。


三、異音不同義的字

上面說的是同字不同音,但是意義相同。

這一段,說的是同字不同音,而且意義也不同,例如:

騎、中、重.......

騎,在平水韻【上平四支】中,是一個平聲字,表示騎馬的騎,這是個動詞。例如南宋戴復古《山行》詩云:

度嶺休騎【qí】馬,臨淵看網魚。木根高可坐,岩石細堪書。

谷鳥鳴相答,山雲卷復舒。儒衣人賣酒,疑是馬相如。

度嶺休騎馬,自然讀作qí。

騎,在平水韻的【去聲四寘】韻部中,變成了去聲,表示車騎的騎,這是一個名詞。例如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jì】,都護在燕然。

這裏的候騎,是名詞,讀作去聲jì 。

又如中這個字,在杜甫的《戲爲六絕句》裏爲平聲,表示方位詞:

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羣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zhōng]。

在南宋吳文英的《風入松》裏, 中是去聲[ zhòng ]: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 zhòng ]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中酒:飲酒而醉之意。


結束語

目前的教育方式,也許是爲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吧,所以烏衣巷口夕陽斜,斜讀作了xie。一騎紅塵妃子笑,騎,讀作了qi。

但是,"jì"和"qí"不但意義不同,平仄也不同。如果不加區分的話,大家對於古詩詞的學習越發走上歧途。

老街認爲,隨着國力的提高與經濟的發展,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這種傳統古詩詞的獨特之處還是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和繼承。

@老街味道

可惜了,大漢奸的詩詞也有英雄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