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事順天命》

2021.1.23        佳豫

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

幸福大先生,逍遙女作家

《未來學院》院長

《佳豫太空站》站長

豫見生命,綻放天性

因上精進,果上隨緣

《盡人事順天命》(解讀論語第327天)

日經第664篇(陽貨第十七)


經典原文: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者是改變不了的。”


這個“惟”字起到一個承前啓後的作用,要和前面“性相近,習相遠”結合看。


這個愚可以說是大智若愚,也可以是極惡之人。


上知是上等根器的人,也可以說是極善之人;下愚可以說是極惡之人;不移就是不轉變。在《了凡四訓》裏面有說到:唯有極善之人和極惡之人不能改命。


《中庸》裏面有這樣一段話,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誠者,沒有妄念,心比較定,能鍥而不捨。天性得以保全得非常完全,他們所行的與天同道,所以本性本善自然流露,沒有過失。


誠之者,不是生而知之,而是要通過學習才能夠得到。所以誠之者,本身已經失去了真心,不能真實無妄,但是他們有覺悟,希望能夠悟達心性。


所以,有句話叫:盡人事順天命。


聖人的德行就是: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也就是說是上知之人。


上知之人,沒有分別執着妄想,連起心動念都沒有,所以完全出自於天性、自然,本來如是。


我們凡人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也就是說,難免會動念頭,難免要有分別、有執着,有妄想,甚至還會有自私自利、有慾望、有煩惱……所以,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我們要去習性,化秉性,圓滿我們的天性,要大智若愚。


孔子說除了上知與下愚,其它都會移,移就是轉變,就是看往那個方向移。這個社會污染太重,誘惑太多,是變善還是變惡,就要靠發心,要看立志。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說停在原地不動的,不移是不可能的,要不就是進步,要不就是退步。就像懷孕一樣,要麼懷孕,要麼沒懷孕。


我們現在還達不到上知,也不是下愚,那肯定會移,所以就要提防。


佛家講三慧:聞、思、修。聞就是思,思就是明白,一明白就做到,這就是修,三者同時達到。這是指上知之人,我們做不到。


所以,我們要有謙卑的心態,要反覆薰修,不可太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不要太過貶低自己。


正所謂: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要有那種恆心,有那種耐心,持續不間斷。


釋迦牟尼佛說污染分爲五類: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見濁:見解的污染。

比如懷疑聖賢教育,說老祖宗講的話已經過時,不適合現代,要創新……殊不知,道是原本就存在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法改變的。


能夠堅持正道、善道,那真的要有一定的見地,有一定的慧眼,才能辨別出是非邪正。


劫濁是講整個時代充滿了污染,比如社會動亂,天災人禍頻繁。


衆生濁,是講我們的色身,人、動物、萬物都是污穢不堪。


煩惱濁,是講我們心中煩惱很多:貪、瞋、癡、慢、疑、惡見,種種煩惱充斥在心,放不下。


命濁,這是講壽命短暫,現在雖然醫療水平提升了,好像人的壽命能夠延長,其實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平均壽命並不是一定會延長,因爲很多是夭折的,還有很多是自殺的……


所以,五濁當中處處都是誘導我們墮落的因緣,怎麼能不好好提防呢?!


古人講:三日不讀聖賢書,則面目可能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古代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沒有電視,也沒有這些媒體的污染,而現在不一樣,現在別說三日,半日恐怕都保不住,心就會動搖,煩惱就會現行。


所以,吾日三省吾身,煩惱即菩提,有多大煩惱,就能證得多少菩提。唯有斷惡修善方能破迷開悟,甚至轉凡成聖。


我們一方面要有慚愧心,知道自己的根性陋劣;另一方面,要立志向,不甘爲這種造惡、不肯回頭的凡夫。


孔子講:好學近乎知。好學雖然不能稱上知,但是也跟智慧相近。怕的就是不肯學,荒廢了光陰,浪費了生命,到最後白首方悔讀書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問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假以時日。


平時多謹慎提防,天天懺悔改過,那習氣和毛病一定會愈來愈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說,這個社會不缺有學歷的人,缺的是有學習力的人。


要做一個好學之人,做一個有志向的人,不一定說這一生要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業,至少不能夠讓我們的靈性沉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