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鍋上的家庭》聽書摘錄

  看到這個書名,也許有人會問:我只知道“熱鍋上的螞蟻”,什麼是“熱鍋上的家庭”呢?但有句歇後語你一定知道,“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熱鍋上的家庭也是如此。

  很多家庭,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混亂不堪,父母間不和諧的關係經常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而孩子的叛逆又常影響父母的感情。

  如果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插手,原本簡單的家庭矛盾時常會演變成一場大爆炸。這時候,“熱鍋上的家庭”便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崩塌,給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要解決這樣那樣的家庭問題,如果只解決小矛盾,顯然是不夠的,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治療方式,並沒有把紮根在家庭內部的毒瘤連根拔起,危機始終存在,並且隨時都可能爆發。

  那麼究竟該如何解決家庭危機呢?又該如何讓小家恢復其樂融融的常態呢?這便需要“家庭治療”發揮其作用。

  何爲“家庭治療”?家庭心理師認爲,在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如果希望從本質上治療一個人,就不能把某個人從家庭中割裂出來處理,而要將他的家庭作爲一個整體一起幹預。

  需要去療愈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段關係,因爲它們都是導致問題形成的因素之一,也都有可能幫助改善問題。

《熱鍋上的家庭》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精神醫學博士納皮爾和卡爾,他們通過布萊斯先生一家的家庭治療案例來詮釋:家庭治療爲何物?它又是如何幫助一個家庭恢復正常,重新運作的?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解讀《熱鍋上的家庭》:

第一:孩子叛逆的根源或許藏在父母的婚姻關係裏。

第二: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不容忽視。

第三:獨立個體的形成,有助於夫妻關係的和諧。

  或許,生活一地雞毛的我們無法讓兩位遠在美國的博士幫助我們解決家庭中出現的每個問題,但通過《熱鍋上的家庭》,我們也一樣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甚至找到解決辦法。下面讓我們開始本書的內容吧!

  01.孩子叛逆的根源或許藏在父母的婚姻關係裏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要從一個叛逆到要自殺的女孩克勞迪婭說起。

  克勞迪婭是一個問題少女,未成年的她十分不聽話,經常和母親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夜不歸宿,跟男孩們鬼混,拿自殺威脅家人,讓他們不要管自己的事情。與此同時,她的身體並不好,不是查不出病因的耳鳴就是莫名其妙的疼痛,所以她的父母懷疑她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於是他們爲她找了一個兒童心理醫生,但這個醫生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反而給克勞迪婭帶來了巨大壓力,讓她對心理治療產生牴觸,從而又一次引發她與母親的戰爭。

  而克勞迪婭的父親夾在母女中間,無計可施,在絕望中他通過朋友找到了卡爾醫生,嘗試用新的方法來治療他那情緒異常的女兒。於是,克勞迪婭和她的家人一起走進了卡爾的診療室。

  第一次家庭治療,克勞迪婭一家人並沒有全部到場,弟弟丹因爲去上美術班,沒來得及和家人一起出發,卡爾醫生堅持要全家人到場纔開始進行家庭治療。

  他認爲,任何家庭成員的缺席都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庭,那麼治療就沒有什麼意義了。而媽媽卡羅琳則堅持認爲問題是出在克勞迪婭身上的,兒子丹的出現與否根本無關緊要。

  但卡爾否定了卡羅琳的想法,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丹的缺席並不只是個人行爲,而是複雜的潛意識作祟,他是被全家人故意留在家裏的。

  因爲只有這樣,他們就可以不用全家一起面對這件事情,並且也可以趁機確認心理醫生在預約治療時說的“要全家人蔘與”是不是認真的。被識破的一家人最終決定將治療延遲到下一次見面,並保證在下次見面前不再爭吵。

  第二次見面,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到場,意味着家庭治療正式開始。卡爾要求從父親開始講述這個家庭發生的事,原因是在現代家庭中,父親通常喜歡置身事外,對於家中發生的一切,他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爲與自己無關。

  在進行家庭治療的時候,父親們總會覺得不自在,習慣把焦點引到妻子或是孩子身上。克勞迪婭的父親大衛也是如此,他認爲克勞迪婭和卡羅琳的爭吵令人無法忍受,讓夾在中間的他不知所措,甚是爲難。

  大衛着急將心理醫生卡爾的注意力轉移到女兒身上,但卡爾並不着他的道,堅持要他談一談整個家庭的狀況。

  大衛的支支吾吾讓之前缺席的丹有了說話的慾望,小兒子的一番話讓卡爾瞭解到,這個家庭並不是克勞迪婭出了問題,而是大衛和卡羅琳兩夫妻的婚姻出了問題。

  大衛埋頭於工作,而卡羅琳則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顧孩子和母親的事務中,往日相互依賴的情形不復存在,兩個人都覺得在對方心中沒有一席之地,所以兩人的關係日漸疏遠。雙方的冷漠給整個家庭帶來危機,但大家都不願意面對這種危機,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害怕家庭破裂給家庭成員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這時候,作爲長女的克勞迪婭就被大家默認成拯救家庭的犧牲者,她的任性叛逆讓父母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她委屈自己站在父母的敵對面,讓他們共同“對付”自己。

  大衛、卡羅琳、克勞迪婭三者形成一個新的平衡,雖然家中充滿爭吵,但大衛和卡羅琳的立場變統一了,他們有了共同的關注點,他們的婚姻因爲克勞迪婭的叛逆有了升溫的可能。顯然,克勞迪婭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做是解決父母感情問題的藥,用自己的叛逆來幫助父母免於面對日漸冷漠的婚姻,她負責激怒父母,然後引發家庭爭吵,通過這種方式給父母冷卻了的婚姻升溫。

  這種情況似乎在很多家庭中都會出現,尤其是一些有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父母之間都存有長期而嚴重的婚姻問題。

  甚至有研究表明,病人的精神分裂發病期都和父母親的婚姻衝突史一致。每當父母的爭吵開始變得激烈,子女就會發病,然而子女一旦被送入醫院接受治療,夫妻倆就馬上歇火,全身心地照顧孩子,可以說,孩子的精神分裂症成了父母維繫家庭穩定的藥。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穩定的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但是許多家庭卻沒有把夫妻關係作爲家庭核心,在很多人眼中,孩子纔是第一位,許多夫妻常因爲照顧孩子而忽視了對方的感受,甚至無視對方的付出,於是引發矛盾。而當矛盾出現時,父母又不敢面對,反而拿孩子當作擋箭牌,夾在父母之間左右爲難的孩子便以叛逆來平衡家庭關係,就像《熱鍋上的家庭》中的克勞迪婭一樣,無辜地成爲父母疏離的犧牲品。

  克勞迪婭是暴露家庭危機的端口,而真正要解決家庭危機,就需要找到危機的根源,連根拔起。那麼接下來,我們將解讀大衛和卡羅琳夫妻關係疏離的真正原因,跟着卡爾醫生走進大衛和卡羅琳的原生家庭。

  02.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不容忽視

  克勞迪亞的問題漸漸得到解決,而大衛和卡羅琳之間存在的問題卻漸漸暴露出來,兩位心理醫生想要了解大衛和卡羅琳的原生家庭狀態,以此來分析這段婚姻的本質問題,以及它產生的原因。於是,大衛將他的父母和妹妹都帶進了治療室,讓心理醫生納皮爾和卡爾能夠近距離對話他的原生家庭,從而瞭解他對婚姻的真實想法。

  大衛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他的社會地位能夠給大衛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但大衛對此卻一直非常牴觸。他不願意讓父親插手自己的事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也讓父親知道自己能夠成功,從而真正徹底地擺脫父親的控制。

  大衛坦言,自己拼命工作二十年,就是爲了要讓父親重視自己,他想得到父親的歡心,但是他似乎永遠都做不好,並且父親的影響一直跟在身後,這讓他想離父親遠遠的。而大衛的母親是一個非常依賴家庭的女人,她不僅依賴丈夫,也非常依賴兒子和女兒。因爲和女兒住得近,她就常常插手女兒的生活,她甚至把自己的生活和女兒的生活攪和在一起,幫助女兒照顧小孩、跑腿、打包行李,她不覺得這些事瑣碎麻煩,相反,她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大衛的父親常常沉迷於工作而忽視妻子的感受,因爲社會地位比較高,就算是退休了,還常常有活動邀請他,他也來者不拒,所以大衛的母親一直沒辦法實現和丈夫浪漫的二人世界。當她無法在忙碌的丈夫身上找到存在感的時候,她便把注意力轉移到兒女身上,她強烈的依賴心理讓丈夫和女兒都不太舒服,丈夫在進行家庭治療時明確表示不喜歡她那麼黏人,像一隻水蛭,讓他感到生氣、難過和困惑。

  大衛的父親無法理解妻子的行爲,但卻不正面告訴妻子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地逃離,他的做法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了大衛對於婚姻的態度,以至於當他在面對妻子時也選擇了逃避。

  大衛的原生家庭沒有給大衛一個健康的夫妻相處之道的示範,同樣的,卡羅琳的原生家庭也沒有。

  卡羅琳的爸爸是一個遊手好閒之輩,沒有固定的工作,經常打點零工打發生活。而卡羅琳的母親是一個老師,她非常挑剔,脾氣也很暴躁,她總是挑丈夫和女兒的毛病,對他們破口大罵,常常會把卡羅琳罵哭。卡羅琳因爲怕母親的罵罵咧咧而對她百依百順,就算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依然對母親言聽計從。

  母親的強勢讓卡羅琳極度不自信,她不允許自己像母親一樣蠻橫,但她又不由自主地模仿母親對待子女的方式。她對女兒克勞迪婭的挑剔正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她不願意成爲自己厭棄的那個人,卻又在冥冥之中成爲了那個人。顯然,卡羅琳的原生家庭也沒有教會她,該如何經營一個健康的小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過:在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樣作用,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就會在波詭雲譎的迷茫之海中隨波逐流。

  大衛和卡羅琳的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階段並沒有發揮榜樣作用,大衛父母極強的控制慾讓大衛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卡羅琳的母親則通過貶低的方式傷害卡羅琳,讓她對自己的認知模糊不清。

  要想解決混沌不堪的自我認知,就要從原生家庭入手。

  心理醫生卡爾引導卡羅琳說出對母親的不滿,並分析了她和女兒克勞迪婭爭吵時所扮演的角色,讓卡羅琳認識到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挑剔的母親,成爲了自己最不想成爲的那個人。

  卡羅琳要想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就要從對抗自我開始,她需要從心底裏將那個挑剔的母親剝離出來,並勇敢地面對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作爲一個成年人,她必須學會在母親面前表達自我而不是選擇一味順從。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像大衛和卡羅琳一樣的夫妻,雙方都承受過或正承受着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又該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自我,從而和伴侶建立與原生家庭完全不一樣的小家。

  那麼請跟着我繼續往下學習,一起通過了解大衛和卡羅琳的改變措施,讓我們的生活也能變得更好。

  03.獨立個體的形成有助於夫妻關係的和諧

  卡羅琳和所有家庭主婦一樣,每天都爲孩子的喫喝拉撒操心。爲小家的持續運行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爲以家庭爲中心,她的社交圈日漸縮小,接觸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能夠給予卡羅琳肯定的人也越來越少。

  作爲一個全職家庭主婦,她渴望得到丈夫和孩子的認可,但她卻未能如願。在丈夫大衛的眼中,自己在外忙活一整天,累死累活,哪裏有卡羅琳呆在家裏舒服。回到家中,他只顧着向妻子吐槽在工作中發生的不愉快,卻毫不在意妻子的不良情緒,更不會看到她爲家庭做出的犧牲。

  丈夫的冷漠態度讓卡羅琳覺得難捱,她需要來自丈夫的肯定以支撐自己的世界,但這“肯定”卻遲遲未來。當心理醫生卡爾聽完卡羅琳的自訴,對她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的世界將會以你爲中心,而不再是他。這話使她泣不成聲,卡羅琳第一次意識到在婚姻生活中,她喪失了自己,也深切感受到由心底生出的孤獨將自己團團圍住,無法自拔。

  卡羅琳把積壓在內心多年的憂傷和孤獨一吐而盡,這意味着她對無趣的婚姻生活的忍耐已經達到了極限,她在痛苦中成長起來。

  她開始突破自己,開始感受和在乎自己,她的中心不再是丈夫和孩子,她放棄了對家庭無私奉獻的信念,取而代之的是去勇敢地追求自我。

  心理醫生卡爾和納皮爾都認爲,要想徹底解決大衛和卡羅琳的婚姻問題,就要從根本的問題着手,夫妻倆必須各自體驗他們的自我,兩個人必須更獨立、更有勇氣、對自己更有信心,才能夠實現真正和諧的婚姻。

  大衛和卡羅琳在卡爾和納皮爾的幫助下開始了新的成長,他們的實踐方法或許對我們來說也大有裨益。

  第一個方法,是放棄依賴心理,從改變小習慣開始。

  卡羅琳曾經無可救藥地依賴着大衛,在這種依賴關係中,她甚至失去了自我,察覺不到自我的存在,慶幸的是在心理醫生卡爾和納皮爾的引導下,卡羅琳漸漸發現了自己的存在,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但這遠遠不夠,只是有了自我意識,而沒有嘗試着去改變這種依賴狀態都無法真正幫助卡羅琳擺脫這種無足輕重的地位。卡羅琳的自我意識促使卡羅琳做出改變,有一天,她一如既往地催促丈夫陪自己入睡,而丈夫也依然像從前一樣拖拖拉拉,始終不肯上牀。這時候,卡羅琳的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我可以自己睡,不用他陪的”,於是,她決定打破每天要丈夫陪着睡覺的習慣,獨自睡去。

  卡羅琳從這件小事中找到擺脫依賴的方法,那就是在自我意識覺醒的前提下,嘗試打破一些小習慣,學會一個人做一些小事,慢慢建立起一個人也能夠完成很多事情的信心,那麼就離真正獨立不遠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和卡羅琳一樣,總是喜歡依賴伴侶,需要他們陪伴才能完成一些本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這種依賴心理讓我們變成一個依附伴侶的人,讓夫妻關係轉化爲一種畸形的依賴關係,非常不利於婚姻的健康存續。

  或許從改變小習慣開始,讓自己不再依賴伴侶,成爲一個獨立的人,才能夠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對方相處,而不是在弱勢地位仰望對方,把自己放在塵埃裏一文不值。

  第二個方法,是從家務中抽離出來,開發個人興趣愛好。

  卡羅琳打破了對丈夫大衛的依賴,但她並沒有真正獨立起來,她的重心依然圍着家庭轉,每天忙不完的家務佔據了她所有思考和娛樂的時間,做了十幾年家庭主婦的她似乎也已經習以爲常。而在一場舞會上,大衛因爲覺得無趣早早離場,卡羅琳則因爲熱愛跳舞留到最後。當她酣暢淋漓地跳完一支又一支舞后,卡羅琳忽然醒悟,或許擺脫依賴只是走向獨立的第一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社交圈才能真正收穫獨立。

  卡羅琳想要縮短自己做家務的時間,以獲取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的機會,她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安排了適合他們勞動強度的家務,而自己則從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終於有時間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很多家庭主婦和卡羅琳一樣,在家務中捨棄了自我,放棄曾經熱愛的一切,每天忙碌於芝麻蒜皮的瑣事,根本沒時間考慮自己的未來。

  難道我們真的要在柴米油鹽中消耗自己的青春嗎?難道家庭主婦就不能有提升自我的機會嗎?難道做一個全職太太就要犧牲自己所有的時間嗎?不,家庭主婦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也能夠活出精彩。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佔據了我們絕大多數時間的家庭瑣事分配開來,讓每一個家庭成員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也讓自己每天獲得一段獨屬於自己的時間,用這些時間看喜歡的書,聽喜歡的音樂,跳喜歡的舞,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家務中抽離出來,從培養個人興趣愛好開始,做一個與衆不同的有趣的媽媽,卡羅琳可以,我相信你也可以。

  第三個方法,是重塑婚姻觀念,以獨立個體的形式相守。

  卡羅琳的改變給大衛帶來了危機感,大衛依然停滯不前,並不想做任何改變。雖然他支持卡羅琳擁有個人興趣愛好,支持她向外拓展社交圈子,但他並未對此感到高興,他甚至覺得自己深受威脅,於是想找一個契機保護自己,把卡羅琳拉回到原來的狀態裏。顯然,大衛並沒有意識到卡羅琳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已經習慣了卡羅琳依附自己的狀態,並且享受這種狀態,他不希望卡羅琳做出改變,更希望能夠阻止卡羅琳的改變。所以當波士頓的工作機會出現的時候,大衛欣喜若狂,他欣然接受了獨自一人前往波士頓考察的方案,他想用自己的離開讓卡羅琳不知所錯,從而再一次服從自己。

  大衛的做法的確讓卡羅琳緊張,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卡羅琳很快就從恐慌中逃離,她開始考慮重新找工作養活自己,她變得越來越獨立。這讓大衛真正認識到卡羅琳已經不是隻會依賴自己的女人了,她是一個有想法,獨立的個體。

  於是大衛也開始迫使自己做出改變,他一個人在波士頓奔波遊走,這是他結婚後第一次自己一個人生活這麼長時間,這段獨處的時光,讓他有時間思考婚姻中出現的問題,開始反思自己的婚姻觀念到底有沒有錯。

  兩週的分離讓兩人認識到自己原來也可以有獨立的生活,即使沒有對方的幫助和陪伴,生活照樣可以順順利利地進行。兩個星期的小別,讓大衛和卡羅琳親身體驗了離婚後可能出現的生活狀態,事實證明,他們都可以獨立,也都能夠獨立。

  心理醫生納皮爾說,當他們明白沒有對方照樣能活下去的時候,反而會體驗到對方對自己的關心。

  短暫地從婚姻關係中抽離出來,可以讓你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更清醒地看清自己的處境,從而能夠獲得獨立生活的動力,爲你形成一個獨立個體打下基礎。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不開誰,每個成年人都能夠很好地養活自己,摒棄錯誤的婚姻觀念,否定“夫妻中必定有一個人要做出犧牲,成爲另一個人的附屬品”的觀點,從思想上獨立起來,讓人格獨立,然後引導身體獨立,再去工作,去社交,去實現自我。那麼和諧穩定的婚姻關係就指日可待了。

  到這裏,我們已經一起讀完了《熱鍋上的家庭》的全部精華內容。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共讀的內容:

  首先我們通過分析克勞迪婭叛逆的原因,瞭解到她是父母疏離的婚姻關係的犧牲品,從而讓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大衛和卡羅琳的夫妻關係上。

  接着我們又對大衛和卡羅琳的原生家庭進行深入剖析,從而知道大衛和卡羅琳相互依賴的婚姻關係出現種種矛盾的根源藏在他們的原生家庭環境中。

  最後,我們進一步跟蹤大衛和卡羅琳的成長,並總結了三個小方法,從擺脫依賴,到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再到建立獨立人格,這些實用的小方法給我們的婚姻生活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其次是配偶,最後纔是孩子。我對這句話一直深信不疑,當一個人連自我都無法保有的時候,內心殘缺的他是沒有能力愛人的,那麼就更不可能組建一個健康的家庭,爲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很多家庭都把孩子放在家庭首位,其實是不對的。這就跟買保險一樣,先要保大人然後再保孩子,在一個家庭中,大人的穩定和安全才是家庭穩定的基礎,所以如果大人的內心都不飽滿,那麼又該怎麼正確給孩子愛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