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

首先我會從幾個方面去講總結

一:分類?

這是一本關於哲學類的書,但是又有點偏心理學,因爲阿德勒是一個哲學家也是一個心理學家,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以及榮格並稱爲心理學“第三巨頭”

二:這本書在談什麼?

整本書主要通過故事的形式來敘述,比較形象生動,主要兩個人物:哲人和青年。青年苦惱於人生的煩惱,覺得人生無望而哲人卻有着相反的觀點,覺得人可以改變、世界極其簡單,人人能獲得幸福。正是這兩個觀點的矛盾衝突,讓青年找到哲人打算推翻他的理論,從而引發了兩個人激烈的辯論!

本書主要分爲五個大篇章來敘述,開篇就提到一個很讓青年掉大牙的觀點:

人的煩惱都來源於人際關係

從而引出人生的三大課題,分別是交友課題,工作課題,愛的課題,引出很多人思考的問題:人如何才能獲得自由,前提必須進行課題分離,不去幹涉別人的生活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生活,也就是本書的靈魂觀點:

所謂的自由就是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

而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入口

人際關係的終點是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感覺的定義:把他人看作夥伴並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

那如何能達到共同體感覺呢?

需要從以下三點做起:

自我接納 他者信賴 他者貢獻

自我接納:也就是對自己誠實,能做到就做,做不到就承認做不到,包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甘於平凡的勇氣

他者信賴:這個信賴是無條件的,如果不敢去信賴別人,那最終就會和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關係

他者貢獻:他者貢獻不是那種大傻哈,而是能夠體會到我有價值而採取的一種手段。而它也是人生路上的引導之星

所以再總結一下全文通過人的煩惱引出

人際關係得出觀點一:所謂的自由就是被討厭人際關係的入口觀點二:課題分離

人際關係的終點觀點三:自我接納 他者信賴 他者貢獻

最後高潮點: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 “此時此刻”意思也就是人應該活在當下

三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係?

本書其實很多觀點和我以前讀的一些書大同小異比如:課題分離就和張德芬的天下三件事:上天的事 我的事 別人的事觀點一樣,不同表達方式

又如自我接納:這應該是好多大師都共同認同的點,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不能改變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有甘於平凡的勇氣,這是我最喜歡的點,我們都太想要認同 都太追求優越 都太想與衆不同 從而引發出人際關係緊張 攀比等…我覺得自我接納真的是終生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關於他者信賴也讓我感觸很深:不知道何時起身邊很多人開始發出,男人靠不住 孩子靠不住 應該要留一手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 包括自己老公老婆等。我個人覺得這個很恐怖的,大家都各自懷疑各自打着小算盤過日子,這個日子能過好嗎?就像書本上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都不信任老公,對他總是抱着懷疑的心擔心他出軌,那麼你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你都會覺得是不對勁,像是出軌的狀態,那這樣早晚感情是要出問題。

最後他者貢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觀點,一開始我以爲是發揚自我犧牲精神爲周圍人效勞。其實不是,他者貢獻並不少捨棄“我”而爲他人效勞,它反而是爲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這裏的體會我的價值是關鍵,也就是做這件事是自己享受着做這件事,如果你是有條件或者是違心不得已的,那在這種狀態下作出的貢獻也許就是僞善的!

最後我想說本書還有很多精彩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強烈建議大家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