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力瞭解《易經》中的八卦

要了解《易經》中的八卦,必須要善於運用我們的想象力。如果不用想象,只是去看很具體的現象,是很難了解《易經》的。

八卦是一套非常美麗、非常整齊的符號系統。我們要了解八卦,必須積極運用我們的想象力。

伏羲生活的時代沒有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沒有飛機,甚至連風箏都沒有,他怎麼給百姓講這八個基本卦呢?那就用自然現象解釋好了。

伏羲先畫了三道橫線“☰”,告訴大家這是天。爲什麼是三畫爲卦呢?

因爲三畫卦揭示出了宇宙中陰陽共存、陰陽互動、陰陽互變的基本規律。確定了天之後呢,伏羲引導大家思考“天”可能會有三種變化,分別是上面起變化、中間起變化、下面起變化,他把這三條線分別代表上中下。

他首先把最下面的陽爻換成陰爻,表示天的下面起了變化。試想一下,在自然裏,通常風來的了的時候,天下面的事物會搖動起來,所以天下面有了變化,就是風(☴)。

天當中有了變化的是什麼呢?森林裏野火燒起來的時候,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就像天空中着火了一樣。所以天空中有了變化的就是火(☲)。

那麼,天上面起了變化,又該怎麼解釋呢?那時候的人們沒有火箭看不到天上面,但通過湖泊水面,卻可以看到天空的倒影,所以天上面起了變化的就是澤(☱)。

天畫完了,該地了。天是連續的,但地卻是斷裂的,三條連在一起的橫線叫作天,三條斷開的橫線就叫作地(☷)。

地也有三種變化,打雷的時候,大家感覺到地底下在動,所以地面下的變化是雷(☳);大地中的水脈形成河流,所以大地當中的變化,是水(☵),地上面的東西很多,但最醒目的是山,所以地上面的變化是山(☶)。

這樣一解釋,大家立刻就記住了:三條連續的橫線是天(☰),天下面的變化是風(☴),天當中的變化是火(☲),天上面的變化是澤(☱);三條斷開的橫線是地(☷),地面下的變化是雷(☳),地當中的變化是水(☵),地面上的變化是山(☶),這就是八卦符號的來源。

現在我們知道,八個卦象代表的是地球上的八種自然現象,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但是這些事物太具體了,再進一步演化去解釋自然萬象,很容易被束縛。怎麼辦呢?

我們的古聖先賢非常高明,他們把這八種自然現象的特性昇華提煉出來,用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巽(xùn)代表風,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所以,八卦由原來的天、地、水、火、雷、風、山、澤,變成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乾是健進的意思,而天最大的特性就是健,《易經》稱“天行健”,認爲天是最有創造力的,剛健向上,永不停歇,所以用乾代表天。

坤是柔順的意思,而地的特點則是厚德載物、深邃寬厚,它從不說話,從不抗議,懂得配合和輔助之道,所以坤代表地。

坎有坎坷、坎險的意思,分開看又是一個“欠”、一個“土”。人站在土上面會感覺踏實篤定,站在離了土的水面上,則會深陷險境,所以坎代表水。

離有離開的意思,這與火的特性密切相關。火一定要依附在別的東西上才能燃燒,一旦離開附着的東西,火就沒有了。

所以你看我們撲救森林火災,首先會選擇挖一條隔離溝,把火區隔離開來,使火勢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正是這種需要附着的特性,所以離代表火。

艮代表山,艮是讓你適可而止的意思。我們爬山的時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樣,不能一味硬撐,否則爬到山腰就累壞了,反而爬不到山頂了。而且爬山要慢,這樣才能欣賞沿途美景。所以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該快則快,該慢則慢。

震代表雷就很好理解了,因爲打雷時,整個大地都在震動。

最有趣的是把風叫作巽,因爲風是無孔不入的,太陽還有照不到的地方,但風哪裏都能吹的進去,而且風沒有任何偏心,吹過的地方草都齊齊地向一邊倒去。所以哪裏都進得去的東西,我們就把它叫作巽。

澤爲什麼叫作兌呢?兌字加上個“心”,就是喜悅的“悅”字。想想看,當我們到清澈的池塘邊,看到碧波盪漾、水天一色、樹影倒映,是不是感到心情很愉悅。

通過上面的一番解釋,相信你也看得出,《易經》雖然很古老,但它跟我們的生活很貼近,八種特性正好配上八種自然現象,八卦也就獲得瞭解釋世間萬物的強大能力。

是不是運用想象力來解釋八卦,就很好理解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能給你帶去啓發,喜歡就點個讚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