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界限,模糊掉的到底是啥?

一句“咱倆誰跟誰啊”,可以讓人感激涕零,也可以讓人如坐鍼氈。

在人際界限這個問題上,真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我們大部分的人際行爲,終逃不脫兩大主題,要麼付出,要麼索取。

對方付出的時候,對方一句“咱這關係,誰跟誰啊”,我們瞬間如沐春風,欠人人情的壓力,煙消雲散。

對方索取的時候,尤其是有些令我們勉爲其難的時候,對方也是一句“你看咱這關係…”,瞬間也能被壓到窒息。

前幾天,不肯爲老鄉打招呼的法官,被憤怒的老鄉砍死了。

唏噓之餘,可否容我們認真思考一下,人際界限的模糊,到底模糊掉了什麼呢?

人際關係其實是無數個同心圓,中心是我們自己,由內而外根據親密度依次大致是:配偶、孩子、父母、姐妹、朋友、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老鄉……(排列次序因人而異)

親密度又是如何來衡量?在不同親密度之間我們的付出與索取極值又是多少呢?

或者,能在深入思考一下,自己能在對方同心圓裏的什麼位置?

在這些問題回答清楚之前,保持清晰的界限感,於人於己都是一種尊重與保護。

願每個人都能忍住自己那些不情之請,也敢拒絕那些情非所願的“道德綁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