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生活的更多嗎?

即使你不在成功學大富大貴的名冊中,有過懷疑,無奈,迷茫,掙扎和期待,但還是需要認真的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加繆說:“我們站在荒謬的生活的起點,唯一有意義的行動就是經歷,所以我們不應該希望生活的更好,而是生活的更多。”



生活是抗爭。吳軍在《智能時代》中說:“2%的人將控制未來,成爲他們或者被淘汰。”

看到了太多成功學洗腦,以及那些急功近利的企圖,雖然相信是如此有毅力有恆心,但自我更多是無能爲力,陷入惶恐之中,也許這樣的你會懷疑沒有未來?

抵抗是對希望、對生活的一種具有想象力的反應,它是內心的從容和恢復。《時代》雜誌報道戴夫·布魯諾賣掉了公司的股份,靠100樣東西活了一年。

梭羅在瓦爾登湖邊找到了寧靜。松浦彌太郎《日日100》、《生活的100個基本》都宣揚日常生活的情緒,那安撫人心的點滴,讓我們對普通有不普通認識。

應該請放鬆一些,生活當中的荒謬是你無法改變的,漠然和愚昧是生活的一部分。成功永遠是少數人的事,但你最終也能找到它。你只是經歷太少,生活的不夠。

孤獨是常態。波斯詩人在《薔薇園》中說自己:“我討厭我的那些大馬士革的朋友,我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沙漠中隱居,尋求與動物爲伴。”

彼特拉克說:“我一直在尋求孤獨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訴你們,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渾噩的靈魂,我不可以透過他們找到那條光明之路。”

經歷生活,人才會評判值不值得。

你會懷疑快樂的基礎,當我們一葉障目,看不見生活的陷阱的時候,就會無憂無慮的飛奔起來。可是很快,就會進入跌落狀態,爲滿身的傷痕而嘆息,這就是生活的必然。

如果你慢慢習慣了孤獨,接納了孤獨,你的生活重點將越發凸顯,如落下的潮水顯出了礁石,本質意義會更清晰。


行動是必須。《薄伽梵歌》中有這樣一段話:

“主克里希那說:我過去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條靈脩之路,冥想者的自我知識道路和其他人無私行動之道路。”

一個覺悟者會認爲自己不是任何行動的行動者,而只是神聖者的一件工具。你應該擁有超然的知識,同時也要依靠無私的服務,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真正的道。

核心就是用無慾心態積極行動直到死亡。

不能逃避責任,也無法改變對你的評價,無論好還是壞,你只是努力前行,接受生活給你的饋贈,沒有驚喜,但可預期。

找尋中提升。生活中我們騎上了自行車,爲保持平衡,必須持續蹬下去。能夠走多遠,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只是努力思考更多,感受更多。

發現一個人的真實身份是靈性實踐的目標。慢慢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蛻化飛昇。

蒙田說:“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我願意重複我的生活。因爲,我從來就不後悔過去,不懼怕將來。”

只是,能確定你現在不是重新來過的人生嗎?

丘吉爾在《與平庸的世界劃清界限》中說:

“我認真回憶了自己的一生,毋庸置疑,我絕不願意將這一生再重複一遍。儘管我這一生是幸福、絢麗、充滿樂趣的,我仍然不想在這條充滿艱辛和危險的人生道路上再走一遍。即使有機會在犯了不同錯誤、經歷了不同冒險後取得成功,我也毫無興趣。
我怎麼知道今生一直伴隨我的好運不會在我的另一生中由於因果關係的變化而在關鍵時刻喪失呢?我們應滿足今生髮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感謝今世我們逃避了的一切。——人生之旅是快樂的,但它只值得我們體驗一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