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書:面對六國的聯盟,秦國僅用三招就化解困境

秦國本是邊陲小國,被中原六國所看輕,秦孝公開始窮則思變,困而求破,他在國內推行兩大舉措,一是大力吸引人才,衛鞅以一席霸道之論就得到重用。二是大力推行變法,重農抑商,重刑厚賞,重戰尚武。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比肩齊楚這樣的強國,戰鬥力可以碾壓六國中的任何一國。六國感覺到了秦國不斷顯露的野心和進攻的壓力,於是在蘇秦的聯絡下結成合縱聯盟,應對秦國的崛起。

秦國分析了各個國家的現狀,認爲聯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策略準確,就可以化解困境。


一、以國家利益爲誘餌,用連橫戰術破解合縱聯盟

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優秀學生,學到許多權謀之術,他倆都想以權謀獲得榮華富貴。蘇秦分析天下大勢,看準了六國畏懼秦國的憂患,周遊列國進行遊說,推行合縱策略,得到六國國君的採納,從而獲得掛六國的相印的地位。他知道自己的職位和權勢因秦國的威脅而得到,如果秦國不再東擴,他就不會如此重用,於是他設計污辱張儀,暗中又資助張儀,激發他去秦國,使秦國保持對六國的進攻態勢。

張儀一方面出於激憤,另一方面爲了權勢,向秦王推銷連橫戰術。所謂連橫就是秦國與每一個國家協商結成友好國家。比如用六百里地的承諾讓楚國和齊國斷交,比如用秦趙同宗的理由,表達對趙國的親近,比如把公主嫁給燕國國君,消除兩國的敵意。通過這一番神操作,輕易地就破解了合縱同盟。


二、以賄賂爲手段,在對手陣營找到代言人

戰國時期遊走在各國的士人,國家的認同感很弱,他們向國君推行治國主張的目的,是爲了自身的榮華富貴。李斯認爲,這些圍繞在國君身邊的謀士可以用金錢收買。秦王採納他的意見,專門成立行賄部門,帶着大量的金錢,以商人的身份遊走在各國,結交名士寵臣,爲秦國服務。對於那些收買不了的權貴,他們實施暗殺,更換對秦國有用的人士上位。

經營多年以後,各國領導集團中都有了秦國的代言人,比如張儀補楚懷王入獄,靳尚立即找懷王的寵妃鄭袖幫忙,懷王聽了鄭袖的話就放了張儀。比如秦趙長平之戰前期,廉頗爲大將率軍堅壁不戰,秦軍無奈,空耗軍晌。秦王派細作到趙國找到代言人,讓趙王換紙上談兵的趙括爲將,結果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

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如果沒有吳三桂帶清兵入關,明朝能那麼快滅亡?如果沒有漢奸帶路,日本能短時間侵佔整個中國?


三、以遠攻近交的策略,用絕對優勢吞食鄰國

秦國制定統一六國的路線圖時,採用了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韓國、魏國是近鄰,實力較弱,秦國有把握戰勝,但他們背後有實力強大的齊國,如果齊國出兵支援,仗就很難打。如果先打齊國,齊國和秦國不接壤,必須經過韓、趙兩國,更加難打,即使派出大部隊,集中優勢兵力打贏了,也無法佔領齊國的土地。所以秦王派使者遊說齊王,主動和齊國結盟,讓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和楚國同樣結盟,安撫楚國不要支援秦國和鄰國的紛爭,然後開始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首先進攻最弱的韓國,魏國,滅掉兩國之後,秦軍從兩翼進攻,攻破趙、燕兩國,統一了北方,接着轉向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消滅了齊國。


韓、魏滅亡時,齊國認爲和我無關,不肯支援;趙、燕滅亡時,齊國認爲和我無關,不肯幫忙;楚國滅亡時,齊國還是認爲和我無關,不肯相助;當秦國向齊國進攻時,齊王茫然四顧,已無處求援。

不懂天下大勢者無以治一國,不懂鄰里相助者無以全一家。秦國在困境中突圍和齊國強盛而滅亡的歷史,給我們帶來的借鑑意義,在於只要努力沒有走不出的困境,不思進取只能走向衰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