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裏?

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在於:它以最小的成本,把極其昂貴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士大夫精英們的思想精華都保留了下來,用沒有門檻的方式,傳遞給了所有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國人。

你會發現只要你踏踏實實學完中學語文,你會得到非常夯實的審美、認知、方法、策略;甚至是政治格局和家國責任的培養和訓練。

這些兩千多年裏大浪淘沙,淘出來的思想精華,具有極高的認知、審美和眼界拓展的價值。

如何結合西方的邏輯思維、科學方法訓練,這樣的中西合璧教育,可以說是非常的夠用了。

其實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要獲得這樣的教育培養,門檻是非常高的,是貴族式的精英教育。

從四書五經、漢樂府詩、到唐詩宋詞元曲;

從孔孟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

從世俗愛情,到學習之道,從個人修養,到家國天下、甚至是宇宙哲學等;

這段集合了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精華的教育,會把你培養成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人。

這樣的訓練,在歷史上是壟斷的,是稀缺的,是昂貴的。

但是在我們的基礎教育裏,它就被寫在了每個人的課本里,只要上過學,接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能被薰陶到。

這樣的全民精英教育的操作方式,是吊打很多國家的。

而我自己,也是在十幾年後,經歷過東西方的教育之後,漸漸回味過來這樣的基礎教育,有多受益,多珍貴。

我試着從“愛情認知、學習方法、家庭教育、社會責任、政治素養、宇宙哲學等”各個角度總結一下,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多牛逼。

我們人生會困惑的一切問題,所能遇到的一切困難,都已經寫在了課本里。

申明一下,我並非語文學霸,文學素養也就是正常受過受過完整基礎教育的水平,以下所有的內容都是憑藉畢業十幾年以後,對中學語文的總結。

沒什麼高深的炫技,都是要求每個人背誦的基礎內容。

1、如何處理和對待愛情?

網絡媒體上關於感情和婚姻的討論,但是大部分格調都很低,甚至淪爲不入流的PUA手段。

但是,關於愛情是什麼?我們要有什麼樣的愛情觀?其實中學課本里就已經寫了。

關於愛情的詩篇,非常多也非常美。但是,對我起到非常大沖擊的,是高中學的《詩經 衛風 氓》

裏面有一句:士之耽兮,猶可說(tuo)也。女之耽兮,不可說(tuo)也。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這裏的說,通脫。

其實是非常老掉牙的一句:

男人迷戀你,很容易脫身,而女子迷戀你,卻難以自拔。

但是,這首詩的意義在於,它並沒有止於普通怨婦的一個閨怨詩,而是對整個婚姻進行了反思,甚至反思了女子的社會地位、對婚姻的期望錯配等。

而這首詩,最絕的是,最終落腳點是: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非常堅強而灑脫:

既然恩斷義絕,那就這樣吧。

這是一首兩千多年的民間作品,那時的女子對於愛情就已經有了這麼獨立的認知。

並且被慎重其事地寫在了剛好開始要情竇初開的高中生的課本里,要求全文背誦,理解,默寫。

這不就是對愛情最好的教育之一麼?

當然,愛情作爲一個自古以來的熱點話題,還有很多作品涉及。

比如同樣是樂府詩的《孔雀東南飛》,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是另外一種動人的形態。

兩人的癡情,忠誠和純粹,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而焦仲卿最後爲妻殉情,雖然我覺得好像很沒有必要,但是,它可能恰好傳遞了一種平等的愛情觀:

癡情並非女子專利。

事實上,包含愛情的詩篇故事等,浩瀚如煙,無限風流,千愁百轉的非常多。

從《西廂記》、《紅樓夢》、《牡丹亭》甚至是《金瓶梅》之類(愛情雖不是主題),我都閒閒地翻過,不求甚解。

但是後來琢磨過後,發現,收錄進中學語文課本里,是精挑細選的,挑選出來的關於愛情的論述,都透露着一種理性的反思。

即使是閨怨詩,也有着超越男女情愛的格局。

比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當年讀來,給我帶來非常大的衝擊。

當然,也有非常喜慶的桃夭,對圓滿的愛情描寫: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圓滿的愛情,不就是過日子麼?哈哈~

所有的愛情裏會有的悲喜模式,都在詩歌裏寫遍了。

把這些學來了,何愁愛情上、婚戀裏走彎路?

2、如何習得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無論是B站還是知乎,會有大量的動不動高讚的學習方法的內容。

但,其實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如何學習,那些精華道理早就餵給你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要定期實踐/複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要多多交流;

更別提著名的學習篇:《荀子 勸學》、韓愈的《師說》、《勸學篇》等,裏面把學習會遇到的困難,和方法、態度、習慣都剖析得清清楚楚。

比如:

勸學裏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耶魯大學研究成果:成長性思維麼?

比如,師說裏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連家庭教育也說到了,給孩子請老師,自己卻不愛學習,這不搞笑麼?

還有影響我至今的關於教育的理念,在高中課本里就奠定了,一句話:

父母之愛子,爲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光憑藉這句話,就可以幹翻整個所謂豆瓣的“父母皆禍害”,亦或者80%的關於家庭教育的教條篇幅。

總之,這種關於學習的智慧和方法,我們的語文課本里,處處都有,已經寫透。

只不過是,那時候沒有基於現代教育學、認知科學等實驗支撐的科學論。

但是思想方法精華,都在其中。

3、極高的格局、眼界和抱負素養

這是我最想談的一點,我們幾乎不要錢的中學教育,給我們有意灌輸了非常高的個人格局、精神追求、甚至是政治素養。

而這一點,一直都是我們古典式的士大夫精神的核心主題。

那些名篇,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天才們,留下來的思想精華,隨隨便便一句話,扔出來都是王炸。

就不說什麼非常實戰的孫子兵法、資治通鑑之類的了,就隨便舉幾個名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教你在羣雄並立、風起雲湧的混亂局面裏,理性判斷,廣開言路。

賈誼的《過秦論》:帝師教你做戰略分析,如何看待帝國興衰,掌管國家;

杜牧的《阿房宮賦》:高端知識分子,如何姿勢漂亮地當公知;

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真的是高山仰止。

亦或者如果你對政治沒那麼有興趣,你可以看看對時光、宇宙、生命的感悟。

比如我自己深受影響的有,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光這一句,壯麗又無奈,讀一讀,就想哭出來。

或者王勃的《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一邊是天地美好,一邊是時運不濟,即便如此,但求不負此生。

亦或者,當年通篇背誦的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後來爲此,我還特意去學了古箏的《春江花月夜》,當然這首曲子乃後人所作,和這首詩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

但是,這種對時空、對美、對萬物的穿透性的哲學思考,對年少的我是非常有衝撞力的。

當然,一定要提的是我最愛的蘇軾的《赤壁賦》了,對於宇宙哲學的思考,可以呼應春江花月夜,並且更高一籌: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 變與不變,有限與無垠的辯證統一,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我的核心世界觀之一。

我們的不要錢的基礎教育裏,就有教你如何做一個有擔當的君子、如何看待朝代更迭、如何應對時間的無垠和生命的有限,如何看待這個美好的世界。

這些思想精華,隨隨便便拿走一點,就夠你做一個沒那麼短視又無趣的人了。

而這些是現在很多人花錢燒孩子的教育,很難燒出來的;卻就那麼安靜地放在課本里,你可以不要錢地拿走。

4、如何培養毅力、專注力?

這在我們的文化體系裏也是有的,我就說兩句對我來說受益終身的話,一句來自於王安石,一句來自於蘇軾。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蘇軾的《晁錯論》: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其實很簡單,想想你將要看到的美景,想追求的體驗,沒有毅力就得不到這個獎賞,就有十足的動力了。

5、如果你要浪、要風流、要江湖,那也有

我小時候愛看武俠小說,這裏面肯定少不了詩、酒、劍等。

- 浮生只合尊前老:醉死也不錯;

-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要混江湖,這樣年紀大了,可以留點可以在深夜無眠回味的體驗;

-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這些事兒啊,那都不是個事兒,順應歷史規律吧。

如果你要風流,你要看美人,也給了你很好的審美啊,我自己對美人最具有遐想的描述是:

-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酥了有沒有,十個字,是我對美人的所有想象,會流口水的那種。

最後:

以上都是我憑藉大腦裏記憶,不成體系的隨手梳理。

但是我知道,這樣的古典式的教育,構建了我的核心世界觀和審美觀(如果我有這個東西的話),是我的精神內核。

我想,也是很多人的精神內核。

我記得有一次,我還在歐洲,獨自求學,冬天來臨,窗外突然一夜大雪,冰封大地,我從一堆英文資料中擡首,首先跳出腦海的是四個字:

銀裝素裹。

就這一刻,我就知道,骨子裏就是中國人了,審美的基因決定的。

我非常有幸,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裏,能受到這樣豐富的基礎教育。

我想,這也是所有接受中國教育的人的幸運。

中國的古典式教育,把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培養成了「古典式的君子」,至少具備了一定的君子精神。

這是我們文化的核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