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家梁曉聲的《普通人》也談認真二字

文/暖風淺淺

知名作家梁曉聲先生寫的《普通人》,是在他的老父親逝世後寫的一篇讚美父親的文章,讀來已是感慨萬分。

作家梁曉聲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一輩子與磚瓦泥土打交道,當父親退休後,他就開始在北影做一名羣衆演員。他之所以這麼大歲數還被精挑細選地選爲羣衆演員,自然有他的優點。第一,他長着很長的鬍子,這鬍子到了他衣服上邊的第二個鈕釦。這第二點呢,就是他做事踏實認真。

用作家梁曉聲的話來說,他的父親出現在電影中的鏡頭就是“在鏡頭前走過來,在鏡頭後又過去。”這句話在通篇文章中出現了很多次,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角色,卻讓一個老人認真到了讓自己的兒子無法理解的地步。甚而至於下雨天了,還在惦記着導演是不是還要拍電影,自己不在了,導演會不會生氣?

後來這位老人終於有一日不停地練習臺詞,他告訴自己的兒子,導演說可以給他一句臺詞了,竟然激動得不能入睡,始終把自己當成北影的一名演員。其實,羣衆演員是不固定的,再說了許多導演根本就不重視羣衆演員。但這位老人認爲,人家都給臺詞了還不是北影的人嗎?這種認認真真的態度讓作家梁曉聲感慨萬分。

作家梁曉聲的父親是認真的,即便是“在鏡頭前走過來,在鏡頭後走過去。”短短的幾秒的時間裏也從不含含糊。那種認真讓許多的導演都樂意用他老人家。

其實,單單從作家梁曉聲的《普通人》的文章裏就可以知道他父親的爲人處世。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講起來是有道理的。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成長爲一個獨立的人格,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就連父母做事、處世的方法孩子都是耳濡目染。

孩子性格形成都與父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上行下效這話是值得仔細琢磨的。

也許我說的話偏離了主題,當然了,今天說的是父親的話題,也就不自覺地多說了兩句。

從認真二字來講,優秀的孩子都是從規規矩矩走來的,而沒有規矩的孩子,性情自然也肆意開放,以後讓父母操心的時間自然就多,這就是父母管理的問題,一旦性格形成了,很難改變。那些對孩子從小就嚴加管理的父母,其實都是很認真的人,但也就是這認真二字,也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受益頗深。

從作家梁曉聲寫的這篇《普通人》,我們也不難看出,梁曉聲能成爲一個知名的作家也就順理成章。一個做事認認真真的家庭,比起那些從小就溺愛孩子的家庭,總是多了一些規矩。有一句古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溺愛孩子的父母,其實並不聰明,而那些從小就對孩子嚴加管理的父母,算的是幾輩子的帳。我們可以算一筆帳,假如下一輩的孩子很優秀,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延續對孩子認認真真的態度,如此傳承下去,就是一個大的“產業鏈”,說白了就是家風的傳承。一個好的家風,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這種條件與貧富無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