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籤選皇后?漢順帝看似奇葩的舉動背後,又可曾有過什麼特殊內涵

轉眼之間,被宦官扶持起來年幼的皇帝漢順帝已經長大成年。而冊封皇后一事,也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日程。

只是面對自己的寵妃們,年輕的漢順帝實在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在考慮一番後,便史無前例地決定從後宮抽籤選後。但是一聽此舉,大臣開始不同意,並紛紛上疏反對道:

“皇上您發詔書說立皇后事關重大,結果您就打算問之鬼神?全天下的書籍裏都沒有這種先例的。您這樣做要是把握不好結果選出來一個長相又醜脾氣又臭的怎麼辦?”


既然羣臣反對,那大家只能重新確立規則!於是便有人提出:

“既然現有裏面實在挑不出來,那就挑其他人家的好女孩進宮,然後再從這些人裏面進行挑選。品德優先,其次年紀優先,再次則是相貌,陛下您看這樣如何?”

聽完這番話,順帝深以爲然,而新皇后也就真的從後來進宮的貴人當中被選出來。當選的是乘氏侯梁商的女兒梁妠,而她之所以打動皇帝的便是:

皇上,您喜歡臣妾,但臣妾不能獨享專房之寵。你還是應該去各位姐姐妹妹那裏多走走,大家雨露均沾,纔是應有之義。

爲什麼順帝一開始要抽籤選後呢,而後來爲什麼順帝又會聽從大臣們的意見,挑選大義凜然、賢惠正派的寵妃立爲皇后呢?那這個事的“不正常”裏,透着些怎樣的“正常”呢?首先就是,漢順帝爲什麼着急立一位皇后呢?

雖然皇后是必備品,但當時十七歲的漢順帝其實並沒有必然理由非要現在選擇。而漢順帝借抽籤來決定結果,很明顯就是在逃避責任。那究竟是逃避什麼責任?

如果聯繫東漢政治,答案便昭然若揭:其實漢順帝不是在選皇后,而是在選外戚。當時四位寵妃背後各有勢力,而順帝無法平衡所以出此下策。


但大臣們卻提供出更好方案:既然沒法選那就另找他人。正因爲如此,梁氏才能乘機而起。選梁氏的理由,除梁妠本人不嫉妒、不專房的理由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她的父親梁商。

正如“順帝之世,梁商稱爲賢輔”所言,其實當時漢順帝最終選中的,是他的老丈人梁商。但梁商死後,兒子梁冀繼任大將軍輔政卻是不同的場景。

梁冀先後歷順帝、衝帝、質帝、桓帝。因爲質帝年幼時,曾於朝會之上指責梁冀爲“跋扈將軍”,竟因此被梁冀毒殺。那明明外戚有諸多問題,爲何還要有諸多皇帝利用外戚集權呢?

究其原因,一般的外戚是完全依附於皇帝本人而存在的,一旦皇帝失勢外戚也會隨之失勢,這是外戚和大臣對於皇帝的區別。對於屬於自己的外戚,皇帝是能夠絕對掌握的,但對於大臣,他卻有心無力。

即便東漢有像王莽一樣的前車之鑑,但大部分的外戚,對皇帝本人是絕對依附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外戚作爲皇權的延伸,在東漢朝堂之上一直是一隻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

儘管有王莽前車之鑑、儘管歷任外戚良莠參半,但每一任的皇帝卻仍要任命新的外戚。只有仰仗於他們,皇帝才能手握權威而又不用勞心於具體政事,且同時不至於有被篡位之虞。

雖然很多人會對外戚做出批評,但這往往是因爲我們是旁觀者,而旁觀者總是很難體會到決策者在做決策時的各種權衡猶豫。

決策者可能要考慮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時還得照顧自己,但作爲一個旁觀者,這些我們統統看不到。有時候,我們只能看到認爲荒謬絕倫的決定,實在理解不了最後只好認爲他太蠢。

成人世界的基本邏輯,應該是:要把任何一個與你相處的人,都看作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他可能貪得無厭、也可能鼠肚雞腸,但他絕不可能是個笨人。如果你這麼想你的對手或者競爭者,那就只能說明,你配不上做他的對手。他在試圖周詳地考慮問題,而你卻還在懷疑他的智商,那你們根本就不在同一個段位。


說回梁冀,桓帝即位以後因爲忌憚梁冀權勢,便只敢在上廁所時和親信宦官討論除掉梁冀的辦法,而最終桓帝和他的宦官們還是成功了。

但這些宦官,卻又重新開始和下一任外戚竇武的新一輪紛爭。而這也是東漢王朝的兩次黨錮之禍,最終宦官大獲全勝,竇武身死族滅。

竇家族滅之後,靈帝繼位,而下一任外戚何進的出現,也就正式開始浩蕩三國時代。爲防止宦官勢大,何進聽從袁紹建議,招董卓進京。董卓進京,宦官和外戚,東漢王朝政治的兩大勢力,很快被全部摧折。至此,大漢王朝終於走到末路窮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