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分享】在川端康成《千隻鶴》裏瞭解中日茶文化(3)

我在川端康成《千隻鶴》裏賞藝術(2)專門介紹了日本的陶器文化,是因陶器是日本人用來表現茶藝的重要道具。川端康成在《千隻鶴》裏描寫三谷菊治與稻田雪子初識於茶會,然後又通過一個織部茶碗勾出幾個女人間的複雜關係。

因受中國唐宋文化影響,那時日本想成爲茶道名人就必須擁有唐物(指從中國傳來的藝術品和陶器等),茶道用具以使用昂貴華麗的唐物爲榮,茶室建築風格也大多照搬中國的兩層建築茶亭,或唐代書院式高大的建築。

川端康成在《千隻鶴》裏通過對日本三百多年前的織部燒茶碗介紹與欣賞道出了日本對繼承於中國茶藝茶道的精髓傳承。

我想,作品裏往往會透露作家本人的追求與愛好。這麼說,川端康成也一定格外鍾情於茶道器皿吧!

果然,在日本的一個電視節目裏我找到了答案。日本對宋徽宗年代的汝窯製品一直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研究。宋徽宗本身就是個藝術家,最終因熱衷藝術追求而不善理政丟了江山。宋代這一時期的藝術發展也因宋徽宗積極倡導而登峯造極。

宋徽宗在位時極愛陶瓷,他最愛“天青色”,由此汝窯爲他打造了不少此種顏色的陶瓷。其中的“水仙盆”就是“天青色”的上品。宋徽宗江山倒下後,他收藏的陶瓷全部被強盜從皇宮運出。據說現在全世界的汝窯青花僅有九十件。

我隔着屏幕欣賞了日本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裏的幾件藏品。再來欣賞周杰倫在《青花瓷》裏的歌詞“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便完全明白了這首歌的背景與意境。我陶醉了,它自帶光芒,溫潤如玉,那顏色就是宋徽宗極致追求的天青色,藏品名爲“水仙盆”,估計喜歡收藏的大家們對此並不陌生。


日本一留學生曾在臺北留學期間被宋徽宗皇家收藏的汝窯青花所迷戀,如今白髮蒼蒼,依然在孜孜以求地研製復原宋徽宗的大愛“雨停雲破處的天空色”—天青色。他用科學手段與精密儀器來細細研究汝窯天青色,在顯微鏡下可看出汝窯青花內部的圓圈微微折射的光。

天青色的出品跟釉料投放比例,燒製溫度、燒器所放位置都有極大關係。而因這種色只能掛一次釉的要求也讓復原其顏色艱難無比。

看到這裏,成爲九十件珍品裏的人該是多麼幸運啊!而川端康成竟有這麼一件出自宋徽宗年代的皇家瓷器—天青色汝窯碟。川端康成說自己會用一生去珍愛這件古董。如今這件器物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裏作爲展品供大家參觀。從這裏我又尋到了川端康成爲何在作品裏總流露的藝術家氣質,喜歡收藏,本就是在與歷史和藝術對話。


而要從《千隻鶴》作品裏的茶碗說到日本茶道發展,與其說我在欣賞,倒不如說是在自豪日本耀我偉大祖國之茶史。

我只是在學習瞭解與分享與茶有關的知識。其實,要成爲一個真正的茶人是需要學習很多儀禮方面的知識。不懂茶禮就會心虛,只會機械地衝泡與飲用茶水並不是喝茶的境界,充其量也只能稱爲知味解渴了。

中國人講究認識茶具十二件與取水,注重不同季節的選茶與茶具的搭配,關注泡茶過程的完整。不僅要注意泡茶時的姿容風度,還要提高個人文化修養與領悟能力。面對喝茶者的坐姿與跪姿,對走之前的行姿都有具體的規範。

日本人注重“七則”,即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等待喝茶前可以在茶室外走動並欣賞周圍的環境,以客人能想到的需求都放在心上並給予滿足等。

通過對日本茶道的瞭解,也是在尋根溯源我茶國的歷史。那麼,我就從茶史、茶室與茶道三個方面的對比來說說中日的茶吧!

(一)茶史

(1)中國

中國是茶的故鄉。傳說神農氏爲掌握草藥特性親自嘗試,“四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個在秦漢時託名神農而作的《神農本草經》上有記載。唐代陸羽所撰《茶經》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還爲我們指出了茶樹生長的位置。

“當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早就根植於國人心中。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茶也從神農氏研究藥用功效的植物去入人們的生活。


西周時,茶是貢品,受到達官貴人的青睞。漢時,因爲茶園種植的普及,飲茶之風已經在民間漸漸形成。兩晉時期,文人飲茶風潮十分興盛。隋唐時,茶道大行,茶品貿易也由此興盛起來。宋秉唐志,飲茶之風越發盛行,這一方面來源於宮廷飲茶文化風,還有市井茶文化與民間“鬥茶”風的興起。宋人將唐人的煮茶改爲點茶(日本如今依然繼承的是點茶)。南宋初年,泡茶出現並普及。明清時期,飲茶風與茶文化達到鼎盛。茶從此變成了人們的日常飲食。

中國自明代以來,因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形成了歷史斷代。


(2)日本

據說茶是傳教大師最澄和尚於9世紀初由中國帶入日本,他將帶回的茶種種植於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從而形成了後來的日吉茶園。

據日本著名史書《類聚國史》記載,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國滋賀韓崎時曾接受了永忠和尚進奉的煎茶,從此茶見於日本正史。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把中國的抹茶也帶到了日本。


800多年前,日本的榮西禪師兩次來到浙江,將中國的茶種子及飲茶文化帶回日本,並在《喫茶養生記》書裏宣揚茶德和飲茶的好處,使得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階層很快普及。 隨着茶葉種植的發展,飲茶活動逐漸普及到民間,從而也漸漸發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產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稱爲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義上的日本茶道產生是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葉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因給日本茶道注入了思想被稱爲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後的武野紹鷗、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爲詳細、系統的規範。

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纔可以享受,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來自中國抹茶在日本得到發揚光大。據說抹茶的營養要高於普通泡茶的20倍,也是高效社會里進行營養快速補充的需要。


(二)茶室

(1)中國

把喝茶的地方都稱爲“茶室”。而在對茶室的意境營造上,也是很費功夫的。中國的茶文化主要來自平民大衆的日常習俗。

在茶室裏掛着淡雅古樸的中國書法、水墨山水畫可爲茶室增添意趣;插上亮麗質樸的鮮花可令人體驗到生命的真實與燦爛;香爐上嫋嫋升起的香菸飄渺瀰漫在茶室;優雅的樂曲令人幽思並滌盪着靈魂……


這樣的茶室會令品茶之趣倍增。這也是古時達官貴族、文人雅士鍾愛的茶文化氛圍。在我國古代,掛畫、插花、焚香與烹茶並稱爲“四藝”。

而中國現代的中式茶室依然會強調這種古樸的韻味營造。喝茶以味道表心境,於喧囂凡塵間尋一寧靜之所,於繁忙後約幾個朋友品茗聊天、放鬆心情。

中式傳統桌椅木質的色彩與線條、素雅的書法條幅、意境悠遠的山水國畫、情景怡人的綠色盆栽,古色古香的紫砂陶瓷,營造出的環境溫婉和諧、盎然情趣,表現的是清新淡雅、寧靜致遠的心境。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2)日本

要求房間掛名人字畫,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時令相配。飲茶前需要喫一點點心。

要求蓋茶室的工匠必須是藝術家,對木料的挑選、手工的精細與色彩設計要達到完美地步,講究不重複。有真花就不能有畫的花;用黑釉杯就不能放黑漆盤;花瓶不應擺在中央使空間對等;力求茶室的每根柱子對視覺具有不同的誘引。


日本以前的茶室中爲極其講究在壁龕中掛來自唐代的繪畫,主要以山水、花鳥或人物畫爲主。後來紹鷗首次把日本的和歌掛在了茶室壁龕中,打破規矩,創造了新傳統。由推崇華麗奢侈的唐物到能發現本土“平凡之美”的轉變,讓日本茶道的美學載體實現了轉變,形成了以真誠、謙遜、不奢華爲核心的“侘”茶精神。“侘”並非真的簡單寒酸,而是在製作和發現過程中包含着謙遜的“侘”之心,從介紹日本陶瓷追求的撲拙風格就可看出。

千利休時代在器物和空間改造上的成就,被認爲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正如《心之文》說,“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執己見……初學者爭索備前、信樂之物,真可謂荒唐至極。”

在茶室空間設計上,使用小空間茶室,以便拉近主客之間的距離,提升茶道的精神和交往功能、營造出彼此關愛的和諧氛圍。主客間要做到心心相印。在點一碗茶的過程中建立人際關係與角色轉化的訓練。最後實現一味同心、異體同心的交流,從而得到情感的最大滿足。


(三)茶道

(1)中國

“和、靜、怡、真”應作爲中國茶道的四諦。

和—《周易》有“保合太和”說,指世間萬物皆陰陽構成,只有陰陽調和,保合太和元氣,才能普利萬物,此爲人間真道。這也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

靜—講究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靜令人心靈空明,精神在虛靜中昇華進而自然交融。“欲達茶道通玄道,除卻靜字無妙發”。

“靜”應該算是中國茶道修習的方法。


怡—大家在扶琴歌舞、吟詩作畫、觀花賞月、論經對弈中達到和悅與愉快的目的。儒生怡情悅性、僧人怡然自得、道士怡情養生,各取所得,各有所歸。“怡”應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

真—這是中國茶道的起點及終極追求。要求茶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應是真山真水;掛畫最好爲名家真跡;茶具最好是真陶、真瓷、真竹,延伸到待人真誠,敬客真情,說話真意、心境真閒上。最後領悟到的是茶文化的真諦。這麼說,“真”就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了。

當然,對於茶道的基本精神也有其他的理解,比如,大陸學者莊晚芳教授曾提出過“廉、美、和、敬”。解釋爲:“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爲人。”


(2)日本

茶道講究“四規”(和、敬、清、寂)。

日本人追求自然狀態。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爲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爲日本的國粹,引爲國賓之禮,譽爲日本之最。

“四規”是指:和、敬、清、寂。

和—代表平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甚至物與物之間,都有着帶有生命力的纖細感與精緻感。而這一切的一切,便爲“和”的體現。

敬—則是對於長輩的尊敬,同時也代表了對於友人與同儕間的敬愛,對己謹慎。以和而敬,顯現於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僞之意,勿論賓主,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展開的是茶道的真髓。

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

清—清潔、清靜及清寂之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


寂—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讓自己內心沉澱,此乃是禪學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對於人生的最佳解答。

清、寂都講究環境氣氛,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

這樣對照中日的茶文化,是不是對我茶祖國的文化更加深了印象呢!

總之,通過飲茶獲得的身心清淨與在禪意中迴歸自我是我最爲推崇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