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死亡教育”上熱搜:90%的中國父母都欠孩子一堂告別課

“我們每一個逝去的親人都會變成流星,在我們心裏想他們的時候,過來偷偷地親吻我們一下。”

這是江蘇常州幼兒園的一門特殊的課程,也是在網上引起熱議的話題——死亡教育。

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還記得兩會期間,就有人大代表發聲,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當時還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熱議。

白巖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爲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是啊,關於“死”這個字眼,大部分中國人都諱莫如深,不肯輕易提及,更不會將它傳達給自己的孩子。

而江蘇幼兒園的這項特殊課程,卻由“一隻皮球蟲的死亡”,將沉重的話題巧妙地傳達給了孩子,讓他們坦然面對死亡,以及更好地認識生命。

育兒專家張雪峯說過這樣一段話,引人思考:

“生命教育應當儘早地進行,讓孩子正確地直面死亡,懂得生死的含義之後,才懂得對世間萬物的珍惜。”

深以爲然。

讓孩子懂得生死,他們才能更明白活着的意義,也才能更珍惜,這有限而又寶貴的生命。

01

孩子對生命越無知

越無法重視生命本身

今年5月份,一則“哥哥爲證手遊復活情節攜妹妹跳樓”的新聞,牽動了萬千家長的心。

新聞中,11歲的哥哥,牽着9歲妹妹的手,想試下他們會不會,像遊戲中那樣死而復活,於是從家中四樓跳了下去。

但等到經歷了4次病危通知,承受着身體和心靈巨大的疼痛煎熬,並終於脫離危險期後,11歲的哥哥才意識到:

“遊戲裏都是騙人的,人不會死而復活,人都只有一條命,所以要好好珍惜。”

可是,這樣的領悟,來得是多麼的晚;而這樣無知的代價,又是多麼的大。

雖然新聞中,父母把孩子跳樓的原因,歸咎於遊戲的過錯,但大部分網友卻認爲,這是父母的失職。

“高空危險是常識吧?常識上的問題爲啥要怪遊戲?教授孩子常識難道不是家長的責任?

慘,這真的是無知造成的了;

管管孩子吧,這是大人的失職……”

聽過一句話:“孩子對生命越無知,就越無法重視生命本身。”

正因爲無知,所以缺乏應有的敬畏,所以才隨意踐踏生命,棄之如敝履。

而這種無知,需要有意引導,更需要重點關注。

因爲,只有當孩子,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他纔會懂得生命的脆弱與可貴,也纔不會輕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命都是有限的,是有且僅有一次的,短短的人生歷程。

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這短暫而又美好的一生,而不是輕率地、隨意地拋棄它。

02

死亡教育

比知識教育更重要的人生一課

心理學家李雪說:“每個孩子自殺,根源在父母,責任在父母。”

前段時間,揚州14歲的男孩從31樓跳樓身亡。

事情的起因是,小男孩的週末作業沒寫完,和媽媽發生了爭吵,媽媽一氣之下,把他的作業撕了。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兒,但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卻讓男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微博底下有條評論,是這樣說的:“不該用自己的生命去懲罰別人。”

如果我們能提前讓孩子意識到,生命是自己的,而不是用來懲罰他人的,或許就會少了很多這樣的悲劇。

但這世上沒有如果,就像生命沒有第二次重來的機會。

中國兒童自殺報告顯示,我們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而這個數據正在逐年上升。

9月,湖北武漢,一名初三14歲男生,被家長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10月,一名高二少年,留下一封千字遺書後,結束了自己年僅17歲的生命;

12月,安徽一名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

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提醒着我們,死亡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是啊,死亡教育是比知識教育更重要的人生一課。

一位哈佛大學教授曾說:“孩子如果沒有了生命,學再多知識都是無效的。”

我們,不能因爲忌諱,不能因爲沉重,而選擇避而不談。

要知道能夠拯救兒童青少年自殺的,除了社會的力量,還有教育的力量,即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包含“死亡教育”的生命教育。

教育學博士張淑美說過:“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生命的真諦需要我們慢慢去領悟,而死亡的奧祕卻需要教育的啓迪。

理解死亡才能珍視生命,直面死亡才能懂得生的可貴。

而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一直就該是孩子應有的教育啓蒙。

03

最好的教育

就是讓孩子直面死亡

薩瓦特爾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

關於“死亡與生命”的話題,我們或許可以在,一部經典影片《尋夢環遊記》中找到答案。

這部電影是以一個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的視角展開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踏入了亡靈的世界。

在這個亡靈世界裏,死去的親人並沒有真正地離開,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陪伴着我們,但當活着的人世間再沒有人記得他們時,也就是他們的靈魂消散、真正死亡之時。

正如《尋夢環遊記》的導演所說:

“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們總是忽視它的存在,不敢相信。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我們都要面對它、經歷它。這個既殘酷又很有力量的現實,我很自豪我們從來沒有隱藏過它。”

而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

以一種溫情的方式,告訴孩子:死亡並不可怕,它是生命的反面,是生命的補充,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是啊,死亡本身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們一直避而不談。

對我們來說,沒有“死亡教育”的生命教育,終究是不完整的。而最好的生命教育,莫過於讓孩子直面死亡。

通過直面死亡,讓孩子明白,死亡並不是禁區,它是同吃飯、睡覺一樣,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

唯有如此,當身邊的親人突然離世時,孩子纔有可能戰勝對死亡的恐懼,以更從容的態度面對生離死別,並帶着他們的愛,繼續生活在這個美好的人世間。

就像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說的那樣:“死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

死亡是生命歷程的最後一步,懂得了人終將離開,孩子才能學會坦然面對,也才能學會珍惜當下,珍惜家人,以及珍惜生命。

04

那麼,作爲家長,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死亡教育呢?

1.閱讀相關繪本

比如《爺爺變成了幽靈》、《一片葉子落下來》、《湯姆的外公去世了》,都是給孩子講死亡、講生命的優秀讀物。在生動有趣的繪本閱讀中,讓孩子懂得“死亡”的意義,體會生命的美好。

2.藉助傳統節日

在清明節等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裏,家長可以帶上孩子一起,讓孩子在體驗死亡的肅穆和凝重之餘,同時也能體會到緬懷背後的意義。

3.通過植物、動物等

枯萎的花草,去世的小魚兒、小蟲子,都可以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方式。

我們可以爲它們舉行一個小小的葬禮,在這種死亡的儀式感中,建立起孩子對死亡的初步認識,以及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

蒙臺梭利說過:“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確認識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加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而我們教會孩子正確地對待死亡,就是爲了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

在未來的日子裏,希望死亡教育從未缺席,而愛和溫暖一直都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