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徹底地改變自己,不妨試着從細微處着手,往往卓有成效

一個人,有許許多多的微習慣。

比如說,你喜歡媽媽的味道,一生中你可能都有偏好的口味;

比如說,你一口鄉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一開口,當地的土著居民就會知道你是外地佬;

……

方方面面,無一遺漏,從而立體整體地形成了一個人獨有的特色,無可替代,極好辨識。

這些微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時期思想、思維、行爲的結果,更重要的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微習慣是在你無意識的狀態下形成的。

前些天,無意中刷到一個視頻:(播主)鏡頭中一整個村莊無人居住,雜草叢生,雜樹橫陳。我就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一座因廢棄多年而倒塌的房屋的廢墟上,或許是因爲鳥兒拉屎,一棵樹長出來了,因爲那裏人跡罕至,等發現時樹已經長得老高老高。我們知道,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單純靠人力幾乎不可能拔除了,所以《水滸傳》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之後,那幾個混混立刻驚爲天人,從頭髮絲到腳趾甲,無一處不佩服。

我們的很多微習慣就像那些樹木一樣,等發現了已經長大,根深葉茂,無力拔除了。

一個人,需要時刻警醒,一絲殆惰疏忽可能就落下了病根,而後,它完全遊離在我們注意力的網絡空白處,等到它被我們感知到,已經成了氣候,這就是它的可怕之處。

我想,這纔是人心惟微之精妙處。

在我看來,人的大框架不會有問題,無非是大小的差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質上的差異其實並不大。

但是,如果延續到細節處,如果把這些細節放大到肉眼可見,差異就大到誇張的程度了,極具有辨認度。

這就好比一塊芯片,封裝好的芯片,從外觀點看沒什麼,但是其內部結構細分到毫釐乃至更細,則完全迥異!

人,遠遠比這些人造之物要複雜得多。

五官,可能讓我們彼此吸引,相愛真的不難。一見鍾情並不鮮見。

三觀,可能讓我們相互排斥,相處真的不易。多少同林鳥終成分飛燕。

僅僅外表,終究保鮮有限度,但及內裏,影響長久不說,還不易中和,大同而小異,差別就大了去,如果放大來看,衝突便起來了,常見的是貌似般配的不長久,很不相配的卻成了楷模,這怎麼說,就是內在細節處契合度不一樣。往往是吃麪的和喫米的,喝茶的和喝咖啡的不一定能合在一塊很長久,看似習慣的差異,實際上是內在價值觀的衝突。

一葉知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在國外,專門就有研究微習慣,以小切口入手去探索心理奧祕。

對於我們個體的意義來講,如果自己清晰地覺知到自己那些個微細的習慣,從而能夠作出判斷,擇善,而發揚光大,擇不善,而痛下決心除之而後快,這樣以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說不定真的就可以真正實現快速地改變自己的目的。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也和古人的教誨相合。

“撼大摧堅,宜徐徐圖之。”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真的想改變自己,從小處着手,從微習慣着手,開始自我改變和自我塑造,不失爲一種卓有成效的策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