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的報告——小樹札記210118

小樹從託班回來的時候,或者跟小樹談起託班裏其他小朋友的時候,小樹總喜歡跟我們報告其他小朋友表現不太好的地方,比如某某小朋友喫東西沒洗手,某某小朋友不好好喫飯,某某小朋友在大家做操的時候躺在地下,某某小朋友不認真聽故事被老師批評了…

我們問她老師有沒有批評你呢,她肯定說沒。如果老師表揚了她,小樹肯定會非常主動的報告。對自己報喜不報憂,對別人報憂不報喜,這應該是人的天性。很難想象一個小朋友整天談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只有等孩子大一些了,把社會的一些普世價值灌輸進去了以後,孩子才更多得表現出被稱爲美德的東西。很多美好的品質,確實都是後天才塑造出來的,比如謙讓、克己等等。即使有了這些品質,潛藏在人內心深處的天然人性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們往往是共存的。所以在塑造孩子道德基準的時候,也不用強制抹去一些看起來不那麼美好的天性。而且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都必須正視我們身體裏的這些與我們相伴一生的東西。中國有孔融讓梨的故事,西方也有一個關於孩子和梨的故事。講的是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大帝小時候去偷當地農夫種的梨,偷來卻不喫。別人問他你不喫梨你偷來幹嘛,他說他在享受偷竊的快感。這種快感在現有的道德框架下肯定被認爲是可恥的、不道德的,但它卻無比真實,真實到與我們每一個人都脫不開關係,只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公開甚至私下裏承認它的存在。

對於現在的小樹,還是應該鼓勵她說出真實想法,鼓勵她多做一些“報告”。當她說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先問問小樹怎麼看待這件事,要是這件事發生在小樹身上會怎麼樣,好不好之類的,不一定是灌輸,可以多一些討論,這樣孩子會多一些新的思考,我們成年人也可以不斷地重新審視道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