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 | 拆書之《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

臨近春節,我的教學工作基本暫停啦。不出去講課,正好有時間,重新整理和設計課程,爲2021年做好全面準備!

這不正好就碰到了《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這本書,由兩位培訓技術講師金才兵、陳敬,累計30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課程設計的精髓。

我看完是受益匪淺,裏面的很多活動,2021開年,我就會用到我的課程中!

這本書是從兩大部分給我們介紹了課程設計的方法,第一部分先幫助我們打破舊有認知,建立對於課程全新的理解;第二部分就是落地的課程設計方法。

接下來我也從這兩部分,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不喜看文字的朋友,歡迎收藏思維導圖!

1、基於認知的課程設計

首先,我們要激發學員的參與感。學習絕對是一種主動體驗,所有被動的學習一定不會有好效果。

爲什麼家長陪孩子,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因爲家長給孩子的學習方法,都是被動的,孩子是被逼着學習;給孩子的學習經驗,都是消極的,不是吼叫,就是打罵。這樣,根本激發不出孩子學習的興趣,當然學習學不好。

所以不管是我們的學員,還是家長對待孩子,都需要激發他們參與的樂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如何做呢?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腦,而不是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

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問互動,設計活動讓學員參與,課堂上去動手寫、畫,不斷地兩兩或幾人討論、分享,都是非常好的體驗。

家長陪伴孩子,更需要這樣,和孩子演、讓孩子教、與孩子討論……都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參與到學習這件事情中!

其次和大家分享幾個學習的新認知:

第一,認識一個學習的事實,不是學得多才是好,每次的新知占課程內容最多15%,剩下就是讓學員去練、去體驗、去討論。不敢100%都講理論,太枯燥啦!

第二,學會多用圖標、可視化的形式,呈現新知識的內容。可視化的方式,更便於人們理解和記憶,這就是爲什麼PPT的展示一定好於WORD的展示,一般講課都是用PPT,而不會說寫幾萬字放出來給大家看。

第三,利用好不是學習的學習時間。這個真的是老生常談,就是覆盤覆盤覆盤。我現在上完課,都會留作業,是的,給成人也要留作業。當然寫不寫是自己的事情,可完成了作業的夥伴一定比沒有完成的夥伴,收穫大!

對於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學玩切換。別小看中間這個暫停,對於大腦的整合幫助非常大。這就是爲什麼,看似孩子坐學習桌前幾個小時,可是不出成績;而真的是學一部分,調整一下,再進入下一階段學習,效果會更好!

2、課程設計的路線圖

接下來就是書中給了我們非常清晰、落地、完整且實用的課程設計方案,我們需要從調查開始,到目標的設定,再到結構的搭建,最後去落實細節。

第一,調查。做一個課程之前,還是需要進行一些市場的調研,找到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和周圍的朋友諮詢,也可以在朋友圈發一個調查問卷,更可以去一些機構、社區和相關負責人溝通交流,總之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纔能有更好地反饋。

第二,目標。目標就強調一點,爲用戶去設計,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很多老師講課,都是把自己講高興、講感動了,可是下面聽課的學員沒有產生共鳴,最後得不到好的反饋。我們一定要避免這樣的結果,那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內容的目標就一定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設定。

第三,結構。現在比較常用的就是三段論,即每次講三大點,每點講三小點,也叫三三理論。人腦是不願意接受太多內容的,一是記不住,二是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同時,如果講太少,學員又會覺得沒有意思,產生不了共鳴。所以三點就是非常好的架構,不多不少剛剛好!

第四,細節。其實現在課程很多,會講課的老師更多,那如何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呢?就是細節,同時找到自己的特色。像我,首先我的講課風格是非常風趣幽默,很接地氣,這一點就是我的特色,大家也都很喜歡;其次,我講的都是我幾年經驗的積累,我不會去講枯燥的理論,我都是把理論用案例的方式講,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而且都是我自己用過的,大家就會很信服;最後我的課程會有非常多的活動、體驗、練習、互動……真正實現我和大家在一起學習的場景,而不是老師教學生的古板場面。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這本書中,非常精華的部分,當然書中還有非常多活動的方案,細節的設計建議等等,有興趣的朋友,推薦這本書,用做自己的教學輔助書籍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