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 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我看完已有些時日。但時至今日,我還是無法寫出系統性感悟。不得不承認,作爲菜鳥的我寫作能力的確有限。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涵蓋了太多方面的內容:

    有親情、友情、愛情;有信仰、宗教,黨派;有戰爭與和平、背叛與救贖、虛僞與真誠。

    相信不同經歷的人,心中會有不同的“風箏”。

    1975年冬天,哈桑和阿米爾最後一次一起鬥風箏。1976年夏季,阿米爾13歲生日,阿米爾趕走哈桑

    1981年3月,阿米爾和爸爸一起偷渡到巴基斯坦,在白沙瓦搭乘飛機飛往美國。1983年,20歲的阿米爾高中畢業。

    1986年,拉辛汗尋找哈桑

    1988年夏季,俄國人從阿富汗撤軍前約半年,阿米爾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

    1989年夏季,小說出版。俄軍從阿富汗撤的乾乾淨淨,但戰亂(內戰)繼續,這一次是人民聖戰者組織和納吉布拉傀儡政權之間的鬥爭。就在這一年,冷戰結束,柏林牆倒塌,阿富汗被人遺忘。

    1990年,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出生。1992年到1996年,北方聯盟佔領了喀布爾,但在1996年,北方聯盟被塔利班推翻。1998年塔利班開始屠殺哈扎拉人。

    2001年初,拉辛汗前往巴基斯坦求醫,哈桑給阿米爾寫信求拉辛汗帶到。2001年6月,阿米爾接到拉辛汗的電話。一週後,乘班機飛往巴基斯坦。但就在這一年,在阿米爾到達巴基斯坦之前,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殺害,索拉博成爲孤兒。

    2001年8月,阿米爾帶着他的侄兒索拉博回到美國

    2002年3月,某個陰冷的雨天,阿米爾通過風箏,終於迎來了索拉博“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關於忠誠(哈桑):

    阿米爾的父親是個有名的富商,他高大威猛,魁梧有力,甚至有傳言說他曾徒手和熊搏鬥。阿米爾從小就對父親崇拜不已。對他來說,父親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然而,阿米爾覺得,父親對哈桑好過自己。父親從來不會忘記哈桑的生日,禮物永遠有哈桑的一份。小小阿米爾的心中升起孩童的嫉妒。

    他嫉妒父親總是誇讚哈桑,他嫉妒哈桑得到的關心總是比自己多。

    於是,當哈桑遭到阿塞夫的凌辱時,阿米爾讓害怕和恐懼佔了上風。他選擇了躲在角落,他選擇了默不作聲,他選擇了無視那個把他當做唯一朋友的哈桑所經歷的一切。儘管,哈桑總是在他遭到阿塞夫的威脅時挺身而出。

    哈桑的不責怪令阿米爾的內心備受煎熬。他用石榴一次次砸向哈桑,甚至問哈桑,讓他喫泥他是否願意。即便如此,換回的仍然是哈桑忠誠的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

    關於救贖(父親和阿米爾):

    阿米爾小時,父親曾對他說過:人類最大的罪惡是偷盜。當時的阿米爾不明白父親話語背後的真正含義。當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一切似乎都明朗起來。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爲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

  當你說謊時,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

  當你詐騙時,你偷走公平的權利。

    父親也曾是一個偷盜者,他盜走了別人的妻子。父親對只是僕人的哈桑厚重的愛,是爲了救贖自己啊!

    而阿米爾,爲了贖掉自己孩童時期犯下的錯,從美國來到巴基斯坦,又從巴基斯坦回到戰火連天的自己的家鄉——阿富汗。他找到了博拉雅,並決定收養索拉博。終於,他迎來了索拉博內心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風箏。在面臨突然出現的難以抉擇的境遇時,選擇承擔責任或是逃避現實,選擇勇往直前或是懦弱不前,都在一念之間。但,最終承擔後果的都將是自己的內心。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的心靈予救贖,而救贖的時間,可能溯及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