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心中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我看完已有些时日。但时至今日,我还是无法写出系统性感悟。不得不承认,作为菜鸟的我写作能力的确有限。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涵盖了太多方面的内容:

    有亲情、友情、爱情;有信仰、宗教,党派;有战争与和平、背叛与救赎、虚伪与真诚。

    相信不同经历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风筝”。

    1975年冬天,哈桑和阿米尔最后一次一起斗风筝。1976年夏季,阿米尔13岁生日,阿米尔赶走哈桑

    1981年3月,阿米尔和爸爸一起偷渡到巴基斯坦,在白沙瓦搭乘飞机飞往美国。1983年,20岁的阿米尔高中毕业。

    1986年,拉辛汗寻找哈桑

    1988年夏季,俄国人从阿富汗撤军前约半年,阿米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1989年夏季,小说出版。俄军从阿富汗撤的干干净净,但战乱(内战)继续,这一次是人民圣战者组织和纳吉布拉傀儡政权之间的斗争。就在这一年,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阿富汗被人遗忘。

    1990年,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出生。1992年到1996年,北方联盟占领了喀布尔,但在1996年,北方联盟被塔利班推翻。1998年塔利班开始屠杀哈扎拉人。

    2001年初,拉辛汗前往巴基斯坦求医,哈桑给阿米尔写信求拉辛汗带到。2001年6月,阿米尔接到拉辛汗的电话。一周后,乘班机飞往巴基斯坦。但就在这一年,在阿米尔到达巴基斯坦之前,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杀害,索拉博成为孤儿。

    2001年8月,阿米尔带着他的侄儿索拉博回到美国

    2002年3月,某个阴冷的雨天,阿米尔通过风筝,终于迎来了索拉博“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关于忠诚(哈桑):

    阿米尔的父亲是个有名的富商,他高大威猛,魁梧有力,甚至有传言说他曾徒手和熊搏斗。阿米尔从小就对父亲崇拜不已。对他来说,父亲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然而,阿米尔觉得,父亲对哈桑好过自己。父亲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礼物永远有哈桑的一份。小小阿米尔的心中升起孩童的嫉妒。

    他嫉妒父亲总是夸赞哈桑,他嫉妒哈桑得到的关心总是比自己多。

    于是,当哈桑遭到阿塞夫的凌辱时,阿米尔让害怕和恐惧占了上风。他选择了躲在角落,他选择了默不作声,他选择了无视那个把他当做唯一朋友的哈桑所经历的一切。尽管,哈桑总是在他遭到阿塞夫的威胁时挺身而出。

    哈桑的不责怪令阿米尔的内心备受煎熬。他用石榴一次次砸向哈桑,甚至问哈桑,让他吃泥他是否愿意。即便如此,换回的仍然是哈桑忠诚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救赎(父亲和阿米尔):

    阿米尔小时,父亲曾对他说过:人类最大的罪恶是偷盗。当时的阿米尔不明白父亲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当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切似乎都明朗起来。

  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

  当你说谎时,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

  当你诈骗时,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父亲也曾是一个偷盗者,他盗走了别人的妻子。父亲对只是仆人的哈桑厚重的爱,是为了救赎自己啊!

    而阿米尔,为了赎掉自己孩童时期犯下的错,从美国来到巴基斯坦,又从巴基斯坦回到战火连天的自己的家乡——阿富汗。他找到了博拉雅,并决定收养索拉博。终于,他迎来了索拉博内心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风筝。在面临突然出现的难以抉择的境遇时,选择承担责任或是逃避现实,选择勇往直前或是懦弱不前,都在一念之间。但,最终承担后果的都将是自己的内心。总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的心灵予救赎,而救赎的时间,可能溯及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