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12.16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季康子又問盜,當時魯國盜賊多如牛毛,治不了,問孔子怎麼治。孔子心想,這盜賊怎麼來的?不都是你自己鼓搗出來的麼?當然不能這麼直說,但他也搶白季康子:“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如果你自己不貪,你拿錢獎勵人去偷盜,他也不去。你不停地想方設法與民爭利刮地皮,那人沒有辦法生存,能不去偷盜嗎?❤️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7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點半了,我們來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昨天說到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大家都知道季康子就是季孫肥,他是魯國三桓之首,就是三個權臣中的老大,是他實際在把持朝政。既然是把持朝政,那麼當然就牽扯到治理國家,那治理國家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呀!

孔老夫子一身學問,深諳治國之道。季康子就向他去請教如何治國理政。那孔子就根據他本身的情況告訴他:政者,正也。

就是從政的人首先要做到正,要想讓百姓走正道,都能夠遵紀守法,那你必須自己先正。因爲自己不正,上樑不正,下樑歪,上行下效,那下面也會不正。自己正了,那底下的人又焉敢不正呢?你是榜樣,你是表率,大家都看着你的風向杆,跟着你行事。

從這一章大家可以學習到,我們不單是說治國理政是這樣,事實上我們作爲一個公司的領導,作爲一個單位的領導,作爲一個家長,我們都要正人先正己,自己做表率、做榜樣。

想讓別人怎麼樣,自己先做到,自己做到了,別人看樣學樣,下屬啊、孩子啊、員工,都能夠跟着你學,自然而然的就正了。

那這就牽扯到儒家的根本的功夫,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先從修養自己做起。

今天這一章我們講的還是季康子去向孔子來求教,這一次求教的是關於盜的問題,這個盜是盜賊的盜。

我們先來看原文。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就是季康子他爲魯國盜賊多而擔心。他治不了,來向孔子請教。

不知道大家還注意沒有,我們以前曾經講過,孔子曾經做過中都宰,也就是相當於做過曲相當於現在北京的市長,那他治理了不長時間,就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根本就沒有盜賊了,有盜賊誰敢去晚上不關門,路上掉東西還沒有人撿呢?季康子那個時候,別說路上掉東西了,你這走路都有人搶。

爲什麼季康子當政,國家就盜賊多呢?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一下。

孔子還是一貫的作風,因材施教,就告訴他說,如果你沒有那麼多的慾望。

那麼即便是你獎勵別人偷盜,別人都不會做。這句話就有非常強烈的批評的意味在裏面,說的還是上一章講的正人先正己,你不想讓國家偷盜的多,那你首先要做的端,行的正啊!

你沒有太多的慾望去搜刮財物,那老百姓就不會那麼貧困,老百姓不那麼貧困,他能夠喫飽喝足,他幹嘛要去偷,幹嘛要去搶?

而你慾望那麼強烈,又是增加賦稅,又是霸佔權力。在上面帶頭來告訴大家,強取的好處,那底下的人能不爭相模仿嗎?

在《易經系傳》上說這樣一句話,叫:慢藏誨道,冶容誨淫。

這句話是說,金銀財寶如果不好好保藏起來,就等於教人家來偷,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妖豔就等於教人家來揩油。

這裏咱打個比方,說有的女同學晚上回來很生氣,說外面社會如何亂,男孩子如何不好,其實不還是你自己打扮的太性感了。

這什麼意思啊?就是你也要注意,就是保存好自己的財物,保護好自己,不要讓別人起覬覦之心。

一個女孩子如果打扮的太暴露,穿的太少,性感是性感了,就難免引起男人的注意,勾起他的色心,那你自己就危險了。這也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做理解。

說到盜竊我們再來講一下莊子曾經講過的一句話,叫: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般人將黃金珠寶隱藏妥當,只能防止小偷小盜。

但是大盜的話,他就不怕你把黃金珠寶等財物集中隱藏起來,你越是藏的牢,鎖的緊,大盜來了以後才越方便,甚至明目張膽的搶劫,還要你自己去代他搬去,至於佔領了人家的國土,那麼就變成了英雄侯王。

偷人小東西被抓住了,有的甚至要被處死。但是如果把一個國家給竊取了,那就是諸侯啦,叫成王敗寇了,這就是仁義的哲學了,延伸的有點稍微遠一點。

因此我們儒家思想始終要教人過簡樸的生活,走樸實無華的路子,如此社會就安定,盜竊也就少。

如果上位的人偏好某一事物,下面就會跟着,偏好的更厲害。愛好而得不到,就容易行竊!

這個竊,是廣義的竊。

就是凡以損人利己的方法獲取就稱爲竊。那大家想一想,本身社會經濟就不發達,物質不豐富,而在上位者,你像季康子,他的慾望又高,他生活又奢侈,整天錦衣玉食,笙歌燕舞。

那底下的人,普通的人看了什麼感受啊?誰不巴不得像他那樣又有權力、又有地位,又有物質享受。

大家的心思都在這裏面,自然而然的就會跟風模仿。有條件的還可以,能夠通過正當渠道賺錢的人還可以,說我自己花錢多了,表面上光鮮,其實背後受點苦。

但是有的人他做不到,正道得不到,他就會想歪門邪道,偷、搶、盜,那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啦!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其實孔子說的很簡單,正社會風氣,而正社會風氣,從自身做起,特別是當權者、領導者,你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提倡簡樸。

那歲數稍微大一點的戰友都知道說,建國初期我們國家是非常貧困的。那這個時候主席啊、總理啊、朱老總啊,那都是簡樸的代表。除了外面的衣服、禮服要乾淨整潔以外,裏面的襯衣都是補了又補,喫的也相當的簡樸。

毛主席那麼喜歡喫肉,輕易的不喫一碗紅燒肉。由於國家領導人都很嚴格自律,雖然當時這環境很差,依然沒有讓國家失去信心,風氣一直挺好。

後來好了以後,現在這種情況那自然而然的偷盜的就越來越少了。

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說是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羊續,他長期擔任南陽的太守,這個人生性耿直,憎惡當時社會的貪污腐敗之風,鄙視官僚貴族奢侈鋪張的浪費行爲。爲人謙和,生活樸素,平時穿的都是舊衣服,蓋的是有補丁的粗被子,出行乘坐的是破馬車,喫的是粗茶淡飯。並不是因爲做了官,南陽太守,不得了,就驕奢淫逸,搜刮民脂民膏。

那他的一個輔丞就是下手,叫焦儉,爲人正派,做他的下級做了很長時間,兩個人的關係也非常好。

他看到羊續生活太艱苦了,就想讓他改善一下生活。因此買了一條魚,準備送給羊續。焦儉知道羊續的性格,直接送,肯定會被拒絕啊。

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對羊續說:大人到南陽爲官理應瞭解當地的風情。您可能還不知道我們這裏有一種‘三月望餉鯉魚’吧,今天我特意買了一條送給您,讓您體味民情。你也知道,我絕非阿諛奉承之輩,平時您待我如兄弟,所以這條魚只是做小弟的對兄長的一點敬意,可不要想會想到行賄上去啊,請笑納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羊續也就不好拒絕了,因爲卻之不恭啊,人家誠心誠意送你的東西,如果堅辭不受的話,不好。

而且是又不大嘛,就是一條魚,就顯得過於矯情了,於是就收了。

可是收了以後,他又怕別人來模仿,怎麼辦呢?他就命令隨從把這條魚放到掛在房樑上,碰也沒有碰。

過了一段時間,羊續喜歡喫魚,並且接受了一條魚的消息就傳開了,那很多人一聽就紛紛過來送魚。

那來送那魚的人有兩種目的,一種是看到太守那麼辛苦,是真的很心疼他。他從來不收禮,今天能收魚,我也去送送魚吧,表示自己的心意。

那還有一種就借送魚的機會來拉關係、討人情,你看你要把魚收了,你收了我的禮了。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那你是不是在我有什麼事的時候要照顧照顧我呀?

可是羊續都把他們攔在了府衙外,指着房梁讓他們看,說你們看,那條魚現在還在那裏,都風乾了,我是不會接受你們的禮物的,都回去吧!

大家看到羊續如此廉潔、如此自律,漸漸的就沒有人再行賄了。

他作爲一個太守,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如此簡樸、如此清廉,如此勤政。那底下的人看到領導那麼簡樸,我也就不必再講究了,我的排場還能比他大嗎?他就注意了。

那官吏注意了,也勤政了,不奢侈、不浪費,那底下的人呢,也就習慣了這種生活,社會的風氣就非常的好,就沒有什麼盜賊呀等等等等。

大家想,如果上位者、領導者都能夠像羊續這樣,那麼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行賄的呢?怎麼會有那麼多盜賊呢?

我們說領導清廉,不收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爲人光明磊落,做事真心爲羣衆着想,那麼這個領導就會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和喜歡,也會受到效仿,自然而然的會引起大家的尊敬,那麼風氣就會變好。

如果領導者相反,奢侈浪費,自己阿諛奉承,就想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那老百姓就容易幹什麼呀?那就是竊盜,當賊啊!

所以說了半天,最後還是一句話,正人先正己。作爲領導者要特別注意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你就是一個榜樣,你怎麼做,底下的人就會怎麼做。換句話說,你想讓底下的人怎麼做,你就先做個榜樣,做個示範。

不希望底下的盜多,那麼你就收斂自己的慾望,好好的勤政愛民,那麼這個社會風氣就會變好,盜賊就越來越少。

好了,時間也差不多到了,這一章就講到這裏了。明天早晨六點半了,我們來接着先去下一章。下一章依然是季康子問政。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這一章有一句千古名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早晨相約在這裏一起繼續學習,我們明天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