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主劉禪投降名將鄧艾,但鄧艾卻在做人做事上,輸了一大截 1、文武雙全的鄧艾 2、體恤百姓的鄧艾 3、鄧艾之死:若有劉禪之“樂不思蜀”的低姿態,他的結局或許會被改寫

文|公衆號|顏小二述哲文

喜歡三國的朋友,應該對“鄧艾”這員大將並不陌生。

他是曹魏的名將,一生豐功偉績無數,曾讓諸葛亮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都要要守護的蜀漢後主劉禪,在他的鐵騎下“投降”。

於當時總攬朝政的司馬昭來說,鄧艾是不可多得的好手,有他帶兵,如虎添翼。

而鄧艾本人,不僅在帶兵打仗上頗有建樹,而且文武雙全,體恤百姓。

但是這樣的將才,卻因說錯話、做錯事,身死人手。

鄧艾善於帶兵,卻不善於自保。

若是鄧艾能得劉禪的“低調”,他的結局可能就會被改寫,這些便是後話了。

三國名將鄧艾之死在告誡我們:於“事業”上越是“輝煌”,那麼於人心和爲人處世上,就得懂得低調、謙虛,以及謹慎。

世人皆以爲,高處是人無我有的一覽衆山小,但是往往容易忽略,高處的人,不摔則已,一摔便“萬劫不復”。

這個世界,越是能力出衆的人,往往便越是需要在情商上,超出常人。

後人對鄧論之死,還是有些可惜的。

這樣善戰而愛民的大將軍,躲過了戰場的槍林箭雨,卻最終倒在身邊人的“惡意”之下,實在叫人唏噓。

1、文武雙全的鄧艾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的戰線,與蜀漢的姜維進行對峙,二人棋逢對手,但在一段時間的對峙中,鄧艾也沒有讓姜維佔到什麼便宜。

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帶領軍隊向蜀漢發起進攻。

鄧艾率先偷渡陰平小道,讓蜀漢後主劉禪沒有絲毫準備。

於此,江油、綿竹失守之後,劉禪投降。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鄧艾於兵法上,還是超出一般將領許多,屬於文武雙全的人才。

2、體恤百姓的鄧艾

除了善用兵法,文武雙全,鄧艾也有一個體恤百姓的好名聲。

據《三國志》記載:

遷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上言曰:“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強,兵強則戰勝。然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無設爵之勸,則下無財畜之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粟富民,則交遊之路絕,浮華之原塞矣。”

這是在說,鄧艾遷升兗州刺史時,武將出身的他,也關注到了當時民生上的一個突出問題:即地方官員對百姓的農業生產並不上心,而且地方上還瀰漫着誇誇其談、浮華不實的不良作風。

於此,鄧論上書建議將農業放在備戰之前,表明二者同爲國家發展的當務之急,並且引用孔子的話,表明只有百姓的農業生產上去了,行兵打仗的糧草纔有着落。

鄧艾還建議設置獎勵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

由此,那些華而不實、只耍嘴皮子的風尚也能得到有效遏制。

也就是說,鄧艾看到百姓缺糧少食的艱難,也體察到浮華不實風氣對百姓生活的危害。

而當時亂世,戰爭是時代的主旋律。

於此,鄧艾“機智”地將“農業發展”放在“備戰”之前,論證“農業發展爲基,否則備戰不過泡影”的邏輯。

以“備戰”的成功和失敗,側面刺激掌權者重視農業發展,改良社會風氣,此舉確實聰明。

而鄧艾能體察這一點,便足以說明,他體恤百姓。

3、鄧艾之死:若有劉禪之“樂不思蜀”的低姿態,他的結局或許會被改寫

鄧艾是善用兵法的大將,劉禪都在他面前投降,於功,他功不可沒。

鄧艾雖一生縱橫沙場,雖是鐵血漢子但也能體察民間疾苦,於情,他體恤百姓。

這樣一員大將,卻被人污衊,受到司馬昭猜忌而冤死。

而他的死,也與他的一些行爲有關。

對於許多君主來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對於一些將士來說,打仗不易,自保更不易。

或許,對於一位將軍,在戰場上戰死,還能盡了自己最後的榮耀,死於空穴來風的“污衊”,這纔是最大的遺憾。

這種遺憾,出現在“鄧艾”的身上。

據記載,鄧艾受到鍾會的陷害,被司馬昭猜忌關押,最後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要說他身死的原因,與他生前做的兩件事有關。

一件是他曾以天子名義,擅自給官吏們任命。比如他拜投降的劉禪爲驃騎將軍,讓蜀漢的羣臣爲朝廷官員,或成爲自己的屬於等等。

他這一舉動無論動機再純粹,都不用添油加醋,便已有“逾越”之意。

還有一件,便頗有點禍從口出的意味,他因戰功卓越,有些個驕傲。

他曾對蜀國士大夫們說:“你們得以活到現在,是因爲遇到了我,如果遇到吳漢這類人,早已被殺。”

要知道,當年劉禪即便是投降了,還要做出“樂不思蜀”的樣子,讓司馬昭放下戒心。

而鄧艾這邊,不僅不避嫌,還說出類似自己是“蜀國舊人”的恩人這樣的話,這往嚴重了想,不得不引起的司馬昭的“猜疑”,這不是像極了“籠絡人心”嗎?

同時也容易被利用。

於此,世事總是頗爲諷刺:劉禪雖然敗了,在鄧艾面前投降,但是在做人方面,甩鄧艾一大截。

劉禪是亡國之君,他尚能安享晚年,源於他樂不思蜀的“大智若愚”。

而鄧艾雖是功勳卓著的有功之臣,卻不懂“木秀於林”的道理,最終身死人手。

鄧艾固然是一名難得的將才,但是取得巨大功績以後,沒有及時收好自己的“心性”,沒有做到低調、謹慎、謙遜。

於此,從高位跌落,萬劫不復。

而這樣的“悲喜劇”,千百年來,時至今日,只是外在形式變了,依舊在換湯不換藥地上演。

人上人,總歸不是那麼好“當”的。

【本文爲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爲,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歷史、人物故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