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到梨花屯去》主題探微

        小說《到梨花屯去》主題探微

2019年高考全國Ⅲ卷選用的小說文本是何士光的《到梨花屯去》,後面設置的題目沒有涉及小說的主題和人物形象。此文想借助對小說語言的揣摩,來摸索一下小說的主題。

小說寫於1979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1978年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勞動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也有了新的變化。小說所記述的事件就發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位曾經的駐村而今又要包隊的幹部一前一後搭上了同一輛馬車,重遊故地,路途中兩人之間以及兩人和車伕之間就一條溝的開挖與填平而引發了一些回憶、討論,以及思考的碰撞。通過閱讀,我們約略可以讀出小說的主題。

通過文章前半部分的介紹可以知道,謝主任和老趙之間曾經因爲工作有過分歧甚至矛盾,在經歷了寒暄、試探之後,兩人之間緊張的氣氛鬆動下來。兩個人爭相承攬責任。

老趙,”謝主任開誠佈公地談起來,“我一直想找機會和你談談呢!爲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條溝,你怕還對我有些意見吶!

“謝主任,你說到哪裏去了!”

“實事求是嘛!當時我是工作隊的負責人,瞎指揮是我搞的,該由我負責!有人把責任歸到你頭上,當然不應當!”

“我……”

兩個人之間爭來爭去甚是客氣。

我也明知那條溝不該挖,一氣就佔了四十畝良田。但當時壓力大啊;上邊決定要挖,社員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態:我叫挖的,我負責!”

“這種表態,”老趙想了一想,“我也表過……”

“那是因爲我先表嘛!”謝主任接過話頭,“老趙,去年報上有篇報道,你讀過沒有?”

“哪一篇?”

“談得真好!”謝主任不勝感慨地說,“是基層幹部座談。總結說:上面是‘嘴巴硬’,基層幹部是‘肩膀硬’!基層幹部負責任。像是報道的安徽……”

謝主任用報紙上的一篇報道來表明自己認識水平的高超。甚至說“像是報道的安徽……”,有點歷史常識的讀者馬上就能想到彼時轟動全國的安徽小崗村的農村經濟改革。這樣說更能顯示謝主任對時勢的精準把握。說什麼“上面是‘嘴巴硬’,基層幹部是‘肩膀硬’!”,實際是說上面的領導只是動動嘴,而我們這些基層幹部纔是用肩扛擔責的。這裏似乎有無奈擔責的抱怨,在爲自己推脫。

當從趕車老人那裏得知那條溝已經被填平的時候,兩個人都急了,急於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爲這條溝是他們工作的失誤,也是他倆心裏的一道疤。他們擔心的是哪位領導指示要把溝填平的。

老趙終於打斷了他:“現在溝在哪裏?”

“哪裏?”老人家搖着頭,“後來填了嘛,去年,開春過後……”

  謝主任問:“哪個喊填的?”

“哪個?”老人家認真地想了一回,“沒有哪個。是我們六個隊的人商量的。總不成就讓它擺在那裏,溝不溝坎不坎的!唔,先是擡那些石頭。論挑擡活路,這一帶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兩位幹部最關心的問題在老人這裏變得輕描淡寫,讓人長吁一口氣。這裏作者藉助趕車老人的嘴說出了報紙報道里曾用過的一個短語“肩膀硬”,且加了一個“最”字,成了“肩膀最硬”。與謝主任的理解不同,在趕車老人眼裏,糾偏糾錯這種事不需要上級號召,“我們六個隊的人”自動自發就幹了。

到了最後,“不論是老趙還是謝主任,都沒再說一句話”,爲什麼沒有再說一句話?大概在爲自己的作爲感到內疚和羞愧吧。毛澤東說過,羣衆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以爲這就算是小說要表達的主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