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印記|每逢過年去擁軍

兒童時,每逢過年,擁軍優屬,給軍人家庭掛光榮牌,成爲農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是兒童時代抹不掉的記憶。

說起過大年“擁軍優屬”,不僅是農村最豐富的文化生活,更是對青少年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活動。


這項活動大致分四個環節。

【1】爲軍屬家庭掃院子。學校把高年級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學生組成衛生隊,每人拿着笤帚、鐵鏟,爲每個軍屬家掃院子,打掃衛生。還有的幫老爺爺、老奶奶貼年畫,貼福字,貼對聯。負責把每一戶軍屬家庭整理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爺爺奶奶們高興的合不攏嘴,有的當場找出早已買好的信封、信紙,說:“孩子,你們有文化,快幫我給當兵的兒子寫封信吧!”這時,同學們就把我們認爲班裏的“大文豪”推出來,讓他代筆爲老奶奶寫信,老奶奶一邊說,我們一邊寫,寫完,再讀一遍給老奶奶聽,不滿意再改改,直到滿意爲止。最後,老奶奶還讓我們再加上一句,今天,一羣孩子幫我們掃院子,掛年畫,貼對聯,政府對我們當兵的軍屬很照顧,希望兒子安心當兵,保家衛國,家中一切放心好了。

問題是,寫信時,老奶奶的表達用了諸多的方言土語,如“無要緊的聽上級領導說的話”,“犯紀律的事皆概不能做”等等,當時我們都不會寫,只能換上我們會表達的語句替代,所以信的內容改了又改,老人才滿意了。

【2】有青年組組成的擡水隊爲軍人家庭挑水。我們村別看不足百十戶人家,但從解放前到解放後,當兵的人家卻不少,足有幾十戶。所以,青年們分了幾個小組,四人一組包幾戶軍屬人家,負責挑水,我們村唯一的一口老井,就在村南面離村有大約一里路程,小青年、大姑娘們“挑起水桶吱吱響,嘻嘻哈哈送水忙”,直到把每一戶軍人家的水缸灌的滿滿的。把軍屬大爺大媽們“灌”得心情盪漾。老大娘滿臉掛着笑,嘴裏唸叨着“你看看,把小夥子,小識字班們累的滿頭大汗,快歇歇,快歇歇!”

小夥子大姑娘們高喊着“大娘,我們不累,您是光榮之家,這是我們應該乾的!”說着,嘻嘻哈哈又去了另一家。

【3】掛光榮牌。也是最隆重的環節。我們一羣小學生,由村民兵連長帶領,打着鑼,敲着鼓,挨家挨戶給軍屬家庭掛光榮牌。每到一家,老爺爺,老奶奶,嬸嬸大爺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糖塊、花生、瓜子分給我們孩子們。一圈走完,每個孩子的口袋裏都鼓鼓的滿滿的。心裏也美滋滋的。

【4】爲軍屬家包餃子。村裏的姑娘們組成包餃子組,大年三十晚上,到每戶軍屬家幫助大爺大媽包餃子,姑娘們年輕,手疾眼快,擀皮的擀皮,包的包,不一會,一家就在說說笑笑中完成了。姑娘們鮮花般的笑臉,爲每個軍屬家增添了節日的歡樂和光彩。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軍民魚水情。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條心。這是我黨領導下的光榮傳統,應該發揚光大。

看今日,村裏家家戶戶都喫上了自來水,村前那口百年老井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但願“擁軍優屬”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在青少年中繼續傳承下去,成爲年輕人品德教育的活教材。

2021年1月25日於崑山腳下一村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